山公昔在郡,日醉高阳池。
归时夸酩酊,更问并州儿。
我亦爱池上,眼明见清漪。
二年始再往,一杯未尝持。
念岂公事众,又非筋力衰。
局束避世网,低回绁尘羁。
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高阳池
山公昔日在郡中,每天畅饮于高阳池。归时夸赞自己酒量好,更问并州儿酒如何。我亦喜欢池上景,眼明看到清漪流。二年后再次往访,一杯水未尝入口。念及公务繁忙众,又非体力已衰退。局促避世网络中,低回绁尘羁旅愁。独愧旷达心意失,窃禄真已卑贱污。
译文:
从前山公在郡中时,每日沉醉于高阳池的美景。他归乡时向人们夸赞自己的酒量极好,还询问并州儿的酒如何。我也爱这池上的景致,能看到清澈的水面荡漾。已经两年没有再去拜访,一杯水都没尝一口。想到公事繁忙众人,又不能因体力衰退而停歇。被束缚避世的网络中,只能低回地束手受缚。只感到惭愧旷达的心意已失去,偷得的俸禄真的已卑微污秽。
注释:
- 山公:指晋朝名士山简,字季伦。
- “日醉”:一天天沉醉。
- “高阳池”:地名,即今山西省临猗县东南,是古代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的避难之地。
- “并州儿”:指晋朝名将并州都督刘琨。
- “我亦”:也、我。
- “眼明见清漪”:意思是眼睛明亮,能看到水面上的涟漪。
- “二年”:此处指两年时间。
- “未尝持”:未曾拿取。
- “念岂”:考虑是否、思量是否。
- “公事”:公务。
- “又非”:又不是。
- “局束”:束缚,这里形容被官场事务所困扰。
- “低回”:犹豫不决。
- “曳”:拖拉。
- “尘羁”:世俗的束缚。
- “独惭”:独自感到惭愧。
- “旷达”:超脱豁达。
- “窃禄”:窃取官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记游诗,通过对山简和刘琨饮酒的情景描述,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日醉高阳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简在官场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眼明见清漪”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