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未吐三更月,枕上惟间万窍风。
疑是怒涛声不敢,夜深飞雨过寒空。
【解析】
“听松轩”是诗题,点明此诗写景抒情的地点。全诗四句,前三句为第一层,第四句为第二层。
第一层:“山头未吐三更月,枕上惟间万窍风。”诗人在静夜之中醒来,看到山头上还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而屋中却只有风吹过窗户发出的声响。
第二句中的“山头”指山之最高处(山顶),“三更月”指深夜的明月,“万窍风”指千千万万的洞窟中传出的风声。“惟间”意为只见、只听到。这两句写景,以动衬静,通过山头上的月亮和屋中的风雨,来表现环境的静谧。
第三句中的“疑”指怀疑、猜想。“怒涛声不敢”用比喻手法写山中传来的声音像怒涛一般。“夜深飞雨过寒空”,写深夜里传来的细雨声仿佛是从天上飞来的一样。这两句写意,用拟人化手法写山中传来的声音像怒涛一般汹涌澎湃,使人感到山中之声如雷如潮。
第四句写诗人对山中之声的感受,即诗人对山中之声既感觉有形又感觉无形。
【答案】
山头未吐三更月,枕上惟间万窍风。
疑是怒涛声不敢,夜深飞雨过寒空。
译文:
山头的明月还未露出半边,只听见屋中风声阵阵。
山中似乎有似雷似潮的声音,原来是夜里的雨打在窗棂上。
赏析:
首句写山头上的月亮还没有露出来,而屋中却已经听到了风雨声;次句则写诗人从梦中惊醒,一睁眼便看到山头的月亮和窗棂上的雨声。这两句都是描写夜晚的环境。作者没有着意去刻画月光或风雨,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听觉上,通过听觉的变化来反映环境的宁静,从而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前一句写月光尚未露出,后一句写风雨声已传入耳际,动静相生,对比强烈。
第三句中的“疑”字表明诗人对山中之声的疑惑不解。“怒涛声不敢”,用比喻手法写山中传来的声音像怒涛一般。“夜深飞雨过寒空”,写深夜里传来的细雨声仿佛是从天上飞来的一样。这两句写意,用拟人化手法写山中之声如雷霆万壑,使人感到山中之声如雷如潮。
第四句写诗人对山中之声的感受,即诗人对山中之声既感觉有形又感觉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