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下有三顷田,赤乌玉兔蹲两边。下有乌灵木,灌以华池泉。
耕之不用一寸铁,使公家富不可说。如坻如京会有尽,万物皆吾橐中物,抟泥作金何屑屑。

读神仙传六首

探寻仙道真谛,悟生命之无限

  1. 昆仑之下三顷田
  • 昆仑山下神奇地拥有着肥沃的农田,其中生长着赤乌玉兔。
  • 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万物,也蕴藏着神秘而古老的仙法和力量。
  1. 乌灵木与华池泉
  • 乌灵木以其奇特的生长方式,汲取华池泉的精华,成为天地间珍稀之物。
  • 此木非凡俗所能比,其功效非凡,能净化心灵,带来无穷福报。
  1. 不费寸铁耕田法
  • 无需一寸铁,便可耕耘这片沃土,体现了自然之力的强大与神奇。
  • 这不仅是一种耕作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1. 万物皆在我囊中
  • 世间万物仿佛都成了囊中物,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和控制。
  • 这种能力让人不禁思考,是否真正掌握了掌控生命的钥匙?
  1. 抟泥成金何足论
  • 通过抟泥造金,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超然。
  • 真正的富足不在于金银满仓,而在于心无挂碍,心境如水。
  1. 神仙非智巧之果
  • 诗人强调,神仙并非凭借智巧获得,而是通过积功累行,如邠镐般默默奉献。
  • 这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认可,也是对现代浮躁社会的警示。
  1. 谁言淮南鸡犬飞上天
  • 诗人以淮南鸡犬飞上天为喻,讽刺那些盲目追求功名利禄之人。
  • 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一时的荣光,而在于长久的积累与沉淀。
  1. 祖龙岂是千年人
  • 祖龙指的是秦始皇,诗人以此比喻那些只图个人享受,不顾天下苍生的人。
  • 诗人呼吁人们要有远见卓识,关注民生疾苦,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1. 至人去之如脱屣
  • 至人即得道高人,他们看待世事如浮云,对于功名利禄毫不在意。
  • 至人去之如脱屣,表明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1. 吁嗟祖龙萧翁宁悟此
  • 最后一句,诗人对那些盲目追逐名利的萧规曹随者发出深深的叹息。
  • 希望他们能够醒悟过来,回归本心,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

结合赏析
《读神仙传六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揭示了修仙求道的真谛。诗人通过对昆仑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生命无尽的赞美。诗中的“乌灵木”、“华池泉”等元素,不仅富有诗意,还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普通人耕作田地的描述,反衬出仙人的神通广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掌控。整首诗歌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