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
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插地已三更。
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镫前慨友生。
尚有乘桴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中心思想。此诗写舟夜泊湖口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汀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写景入画,意境清幽;颔联“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插地已三更”,写时间之长,夜色之深;颈联“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镫前慨友生”,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尾联“尚有乘桴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高潮所在。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同时也能感觉到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湖面如同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湖水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船靠着蒹葭芦苇而停,连大雁都不受惊扰。
几许霜气隔着船篷只有数尺远,北斗星早已高挂在天空的尽头,此时已是深夜三更。
扔下书籍枕边有爱子的思念,拔出佩剑站在灯前慨叹着朋友的离去。
尽管还有乘桴过江的想法,但如今却要催促船夫摇橹,把江城驶得团团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泊舟湖口情景的诗。诗一开头就写了一个“静”字,接着用一“倚”字将“蒹葭”、“雁”、“船”等景物联系起来。这两句写出了船靠岸后的环境:在一片寂静的环境中,船依偎在蒹葭苇丛之中,一群北归的大雁也并未惊起。这样的环境,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宁静,为后面的抒情作好铺垫。接下来诗人又用一“隔”字,将“霜气”、“篷”和“斗杓”联系起来。“霜气”点出了时节,“隔篷”则写出了船的行进状态。“斗杓插地”则形象描绘了时间之久,夜色之长。
中间四句主要写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首先写到自己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他“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镫前慨友生”。这里,诗人把书卷、剑、朋友比作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存在使诗人感到安慰。然而,这种安慰只是短暂的,不久便化为一种惆怅。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虽有乘桴过江的愿望,但却不得不催促船夫把船向城里划去。这种无奈的心情,使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催人摇橹转江城。”这两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处境,也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既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也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诗人由自己的处境联想到远方的朋友,希望他能早日得到释放,重返家园。同时,诗人又通过“尚有”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殷切期盼。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