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
月照空巢乌绕树,风吹短草雁知更。
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
不比蜃楼多变见,彩云初日拥层城。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五律,全诗四联八句,前四句写诗人泊舟湖口所见的景色;后四句抒写作者对湖口美景的赞美之情。
“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首句以“长年”二字领起,写出了诗人泊舟湖口时,湖口的人潮汹涌,如海一般,潮声震耳欲聋。次句“水宿荒凉却夜惊”,点出了诗人泊舟的原因,即因为湖口的地势偏僻荒凉。“却夜惊”三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因水宿而心惊胆颤的感受,而且写出了诗人因人潮汹涌、地势荒芜而感到的寂寞凄凉。这两句为第一联。
“月照空巢乌绕树,风吹短草雁知更。”颔联承上启下。诗人在湖口过夜,看到湖口有一只鸟栖息在空旷的树枝上,它不时地围绕着树枝飞翔着,月光映照在它的身上,显得格外醒目。接着,诗人又听到远处传来雁叫声。“风吹短草雁知更”,诗人由树上的鸟联想到了空中的雁,说明诗人在湖口过夜,听到了雁的叫声,并由此想到了秋天的到来。这两句为颔联。
“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颈联紧承上联而来,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述了他在湖口所看到的秋景和所感受的秋意。“秋涛壮”三个字概括了诗人所看到的湖口之秋的气势,“要观”二字则表明了诗人观赏湖口秋景的心情,“更待明年春水生”则表明了诗人对来年春天到来的期待。这两句为颈联。
“不比蜃楼多变见,彩云初日拥层城。”尾联承上启下。尾联中,诗人用“不比”一词将湖口与蜃楼作了比较,从而表达了他对湖口美景的独特见解:“湖口之秋虽然壮丽,但它毕竟不如蜃楼那样多姿多彩,变幻莫测”。同时,尾联又以“彩云初日拥层城”一句将湖口之秋与彩云初升的太阳作比较,进一步描绘出湖口秋日的景色。最后,尾联还用“拥”字形容了湖口秋日的景色之美丽。这两句为尾联。
【答案】
①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长年:漫长岁月,泛指长时间。人海:人群。)②月照空巢乌绕树,风
吹短草雁知更。(月亮照耀在空旷的地方。更:表示希望。)③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此处的秋天
壮观,还要等明年春天的江水上涨。)④不比蜃楼多变见,彩云初日拥层城。(这里的美景不同于虚幻的蜃楼,天空的彩云
初升,阳光普照,把层层山城照得绚丽灿烂。)⑤(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至夔州时期所作。当时他
正在奉诏入蜀途中。此诗是杜甫在夔州所作,描写的是他在三峡一带所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