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岰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鉴赏时可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等方面入手,注意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时代背景及注释与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首句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表明诗人是在八月二十日这天与馆中同舍一起去游览西湖。点明时间、地点,是为下文作铺垫,为后文写景作准备。
颔联是写游湖所见,诗人以“冷泉亭”为出发点,先写“下马冷泉”。冷泉亭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建,位于西湖之畔。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说:“亭以泉名,皆天下泉流注于此者。”冷泉亭之名,实为天下名泉之冠。冷,是形容泉水的清冷,不是真正的寒冷之意,而是因为水的温度很低。
“懿此丹壑幽”,意思是:这冷泉亭真美啊!“懿”,美好;“丹”,红色,这里指泉水的颜色。“丹壑”是指山间碧绿的水潭,也就是冷泉。“幽”,幽深,寂静。
“泓澄粲玉砾”,意为冷泉清澈见底,如同洁白玉石一般。这句写出了冷泉的清澈,突出了泉水的清澈透明。
“半亩如泼油”,意思是泉水涌出地面,半亩大的水面就像被泼出的油一样。“半亩”即半亩地的面积,“如泼油”形容湖水涌出,波涛汹涌。
“岩岰起三板,轰雷溅涛头”,意思是山岩高耸,泉水从上面涌出,好像有三块巨石相撞,发出轰隆巨响,激起浪花飞向前方。“岩岰起”,意思是山岩高耸;“岰”,是高峻的意思。“三板”,是形容水势浩大。“轰雷溅涛头”,意思是像打雷那样轰鸣的水声,溅向天空。“溅”,冲向。“涛”,指波浪。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意思是:以前这里水很平静,现在却变得喧闹不已。“澄止面”,指平缓的水面。“喧”,喧嚣。“山丘”,山岭。
尾联两句,用议论的方法写景抒情。“莫作动静观”,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水面上的静景就以为它没有波澜起伏。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手法来写,强调了水声的喧哗,更突出了水的动荡,也暗喻了人的心情的不平静。“止性元不流”,意思是:静止的状态本来就是无法保持的。这是作者对于世事的一种认识和感慨。
【答案】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岰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止性元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