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培隐德,凤穴产奇毛。
曳组全家贵,谈兵此客豪。
书签沾雨湿,箭镝入云高。
归到荆花下,春缸醉玉醪。
【注释】:
鹿门:指汉末襄阳人庞德公隐居鹿门山。培隐德:培养德行。凤穴:凤凰巢穴,比喻贤才。曳组全家贵:全家族显贵。谈兵:谈论军事谋略。书签沾雨湿:指书信被雨水淋湿了。箭镝入云高:指箭矢飞上天空。荆花:一种花卉。春缸:春天的瓮,即酒瓮。玉醪: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与庞世安离别之际所创作的。
前四句以庞德公的事迹为背景,赞颂庞世安。诗人首先从其家世谈起,指出他“全家族显贵”,接着又赞扬他的才能,说他“谈兵此客豪”。这两句诗中都含有典故,其中“曳组全家贵”一句中的“曳组”出自《汉书·张良传》,说沛公(刘邦)到鸿门宴时,张良穿着大红袍子去见项伯,项伯就给他拉一拉衣角,使他不致于太显眼。“曳组”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而庞世安的全家族显贵,则可联系到《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庞统。庞统字士元,南阳人,早年与诸葛亮齐名,但后来却落拓不得志。据《三国志》记载,庞统曾因避战乱而隐居在襄阳附近的隆中,所以后人有“庞士元栖隐鹿门”的说法;同时庞统还曾因事得罪刘备,被流放至白帝城,后因军败被俘,绝食而死,可见其一生坎坷。庞世安也曾经因事受贬,所以此处说他“曳组全家贵”,也是暗含着对庞统的赞美。
接下来四句写庞世安的为人和才华。诗人称其“曳组全家贵”,是因为“曳组”这一典故暗示了庞世安的家境,同时也暗示了他受到世人的重视;“谈兵此客豪”则是因为庞世安不仅出身显贵,而且才华出众,能够谈论兵法。这里的“谈兵”二字,既表明了庞世安的学识渊博,也表示了他善于谋略,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诗人称赞他是“此客豪”。
最后四句是写送别的情景。诗人写到:“书签沾雨湿,箭镝入云高。”意思是说诗人与庞世安告别时,发现他的信已经被雨水淋湿了,而他的箭矢则射向高空,直入云霄。这四句诗既描写了送别时的景物,也表现了送别时的情感。其中“书签沾雨湿”中的“沾雨湿”暗示了诗人与庞世安分别时的情景,而“箭镝入云高”则表达了诗人对庞世安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飞黄腾达。
最后四句是写送别的情景。诗人写到:“归到荆花下,春缸醉玉醪。”意思是说庞世安回到了家乡,诗人便为他准备了美酒庆祝。这里的“醉玉醪”既表示了美酒的珍贵,也表达了诗人对庞世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通过描绘庞世安的形象,展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