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跨幽涧,涧水日潺湲。
响与鼓钟应,静无车马喧。
布金因利物,漱玉自澄源。
练引千寻远,珠倾万斛繁。
倚空横石壁,夹岸带山樊。
涨骇天河决,湍流地轴翻。
僧栖真梦觉,客至涤尘烦。
不尽登临意,忘言愧有言。
石䂬潺湲亭
危亭跨幽涧,涧水日潺湲。
涧水:溪流。潺湲,流动貌。
响与鼓钟应,静无车马喧。
响:指山涧水声。应:相和声。
布金因利物,漱玉自澄源。
布金:施舍金钱。因利物:为人们谋利益。漱:洗。自澄源:从源头上清洗、净化。
练引千寻远,珠倾万斛繁。
练:白练。引:引导。千寻:极言距离长,一千丈。万斛:形容数量大,如一石等于十斗为一斛,万斛就是一万石。这里以“万斛”代“万石”,即表示很多很多。
倚空横石壁,夹岸带山樊。
空:虚空。樊:篱笆。
涨骇天河决,湍流地轴翻。
涨:水流暴涨。骇:震惊。天河:指银河,这里指瀑布。决:冲破,冲出。湍流:急流。地轴:地面的南北方向。翻:翻转。
僧栖真梦觉,客至涤尘烦。
栖:住。真梦觉:真的觉醒了,指真正悟道或觉悟。涤:清除,洗除。尘烦:世俗烦恼。
不尽登临意,忘言愧有言。
尽:没有止尽。登临意:登高而望的意思,这里指游赏山水的兴致,也指游览名胜古迹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在石䂬(音xián)潺湲亭凭栏而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石䂬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首两句“危亭跨幽涧,涧水日潺湲。”描绘出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色。危亭是高耸的亭子,横跨在幽深的涧谷之上,使整个景色显得更为壮观。涧水清澈见底,发出潺潺的流水之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象。”响与鼓钟应,静无车马喧”两句中,诗人通过听觉来表现石䂬潺湲亭周围环境的特点。涧水的声音仿佛与鼓钟相呼应,使得整个景色更加宁静。同时,虽然四周安静,但并不缺乏热闹的气氛。”布金因利物,漱玉自澄源”这两句则从视觉角度来表现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象。诗人在这里用到了佛教中的“布金因利物”这个典故,意为布施金钱是为了帮助别人谋利。这里的“布金”并不是指真正的金钱,而是比喻施舍财物的行为。同时,“漱玉”一词也具有深刻的含义,指的是从泉水中洗涤玉石,使之变得更为纯净。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清静宁神的境界。
诗人又描绘了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练引千寻远,珠倾万斛繁”这两句中,诗人用“练”来形容瀑布的水流,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气势磅礴。同时,“珠倾万斛”也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瀑布的壮丽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诗人又继续描绘了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倚空横石壁,夹岸带山樊”这两句中,诗人用“倚空”来形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山势陡峭,仿佛直插云霄。同时,“夹岸带山樊”也是通过视觉角度来表现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山势和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险峻而又美丽的画面。
诗人继续描绘了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涨骇天河决,湍流地轴翻”这两句中,诗人用“涨骇”来形容瀑布的水流汹涌澎湃,如同天崩地裂一般。同时,“湍流地轴翻”也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瀑布的气势磅礴。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山势和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
诗人再次回到了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的描绘。”僧栖真梦觉,客至涤尘烦”这两句中,诗人用“僧栖真梦觉”来形容僧人修行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能够明心见性。同时,“客至涤尘烦”也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客人来到石䂬潺湲亭后能够洗净心灵的尘埃,获得清净的心态。这两句诗通过对石䂬潺湲亭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心境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写石䂬潺湲亭周围的景色和人们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静宁神的境界,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谐。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维护心灵平静的愿望。整首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