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朝市喧,门内山谷寂。
昨来有虑心,到此了无迹。
况复有高僧,炯炯双眼碧。
渠今未易亲,拄杖鸣百尺。
知君从之游,勤我遥相忆。
安得双树傍,题名拂尘壁。

门前朝市喧,门内山谷寂。

昨来有虑心,到此了无迹。

况复有高僧,炯炯双眼碧。

渠今未易亲,拄杖鸣百尺。

知君从之游,勤我遥相忆。
安得双树傍,题名拂尘壁。

注释与译文

1. 门前朝市喧,门内山谷寂:

  • “朝市”指繁忙的市集,“门内山谷”则暗示了一个幽静的隐居之地。
  • 表达了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

2. 昨来有虑心,到此了无迹:

  • “昨日还存忧虑之心”,表明诗人曾有所思虑,但到了这里一切都消失了。
  • 描绘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从忧虑到豁达。

3. 况复有高僧,炯炯双眼碧:

  • “高僧”指的是一位修行者或智者,“炯炯双眼碧”形容其眼神明亮清澈如碧玉。
  • 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位高僧的非凡气质和智慧。

4. 渠今未易亲,拄杖鸣百尺:

  • “渠”指那位高僧,“未易亲”意即难以接近。
  • “拄杖鸣百尺”形容高僧的法器——木杖在手中发出响亮的声音。
  • 体现了对高僧的敬畏之情。

5. 知君从之游,勤我遥相忆:

  • “知君”意为知道您(对方)会跟随前往。“勤我”表示自己也会努力前行。
  • 表达了一种相互激励、共同修行的决心。

6. 安得双树傍,题名拂尘壁:

  • “双树旁”意味着希望有两棵树能够陪伴左右,形成一种相伴相随的氛围。
  • “题名”可能是指为这两棵树或某个地方留下名字或记号,以示纪念。
  • “拂尘壁”中的“拂”有抚摸之意,而“尘壁”则指墙壁上沾满了灰尘,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历史的沉淀。
  • 寓意着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留下值得纪念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从内心世界的喧嚣到寻求精神宁静的过程。首句“门前朝市喧”便设定了一种背景,随后两句“门内山谷寂”和“昨来有虑心”又巧妙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的内心变化跃然纸上。

接下来几句中,“况复有高僧,炯炯双眼碧”将焦点引向了一位具有超凡脱俗品质的高僧,而“渠今未易亲,拄杖鸣百尺”又进一步描绘了与这位高僧相遇的场景,其中“拄杖鸣百尺”不仅描述了场景,同时也隐喻了高僧的法力无边。

诗的结尾部分“安得双树傍,题名拂尘壁”则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诗人渴望找到可以与之共度时光的伴侣,并在他们之间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升华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