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容未觉成萧飒,修竹疏桐阴四匝。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
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注释】

次德符韵六诗书怀二首:即《秋日书怀二首》。次德,指李商隐的字。

秋容未觉成萧飒,修竹疏桐阴四匝。

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

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

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译文】

秋天的景色尚未察觉已经变得萧瑟凄凉,茂密的竹林和疏朗的梧桐树把庭院四周环绕遮拦。

先生归来乘着西风,仿佛把我的南堂也带得一片凋零败落。

对着床铺邀请明月共商深奥之谈,想起从前谢灵运的山水诗情意绵绵、意境深远。

是非之争如同烈火熊熊燃烧着,我不忍心去与那些小人争强斗胜。

别以为鸥鸟无知不会识人心,它知道天机就在自己的眉睫之间。

奇妙啊,佛祖的教化无处不在,没有什么地方是真正清静的。

只要一心能够扭转乾坤,就可以拯救万生百死。

您若是真心想要了解佛法,我就为您准备舟船楫筏让您前去参拜修行。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李商隐自伤年老而志不得伸之作,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佛家禅理的领悟。

第一首诗开头写景,“秋容未觉成萧飒,修竹疏桐阴四匝。”秋风袭来,使人感到凄寒悲凉,但诗人并未表现出哀愁之情,反而写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修竹疏桐”是诗人的居室,他以幽深的竹林和疏朗的桐树来衬托自己的心情:“阴”字点出了这幽静的环境是诗人所向往的。

中间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想象先生归去之后的情景:“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诗人将先生比作一位西风,将自己比作被西风吹落了的南堂上的枯叶,形象地表达了对老师归去之后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梦想从来谢三接”,意思是说自从老师离去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他像谢灵运那样吟咏山水、表达情感的声音了。

第二首诗开始四句是作者想象与朋友夜谈的情景。“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中“对床”是指诗人和朋友同床而坐,“邀月”是指邀请月亮进入他们高谈阔论的雅兴之中。这里用了一个典事,即晋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一次与朋友夜宴畅谈,友人要他快点回家去休息一下,他却回答说:“我们这是在月光下畅谈,哪里需要急于回去呢?”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高雅的聚会称为“对床夜语”。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与朋友深夜畅谈的愿望:“梦想从来谢三接”中的“三接”指东晋名士谢灵运的《山居赋序》。谢灵运曾经写过《山居赋》,他在这篇赋序中说:“余少好学,晚节大进,……每有构堂,先造栋宇,而后装束什器。若乃到轩临阁,错综丘陵,往往取其上林,以竹为屋。”这里诗人说自己梦想着能像谢灵运那样吟咏山水,抒发情怀,然而现在却只能与朋友对床而坐,畅谈心中的感受。

最后两句“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是说是非之争就像烈火一样炽热难当,我不忍与那些小人争强斗胜。“非”指非正义的事物;“是”指正义的事物;“火作”指火势猛烈;“炎空”指火势蔓延至高空。这句的意思是说,是非之争就像烈火一样炽热难当,我不忍与之抗争。

末两句“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是说不要欺侮那些不懂人情世故的鸥鸟,因为天机(佛家的教义)就在人的眼皮底下。这句的意思是说,不要看不起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因为佛家的思想就在人们的身边。

最后两句“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是说佛家讲求的是“无何乡”境界——就是无所追求、无所执着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就可以使一切纷扰之事回到原处,化解掉一切烦恼。“能回百千劫”是说只要有了这个境界,就能化解掉千百万年的生死轮回。

末两句“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是说如果君王真心想学习佛法的话,那么我就为您准备好舟船楫筏让您前去参拜修行吧。“涉其流”是指涉水而行;“具舟楫”是指准备好船只和桨等渡河的工具。

整首诗歌语言清新隽永,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诗人的才情和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