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拜床下,德公初不止。
道人必见喏,我令勿复尔。
道人非孔明,喏拜不相似。
维我德公心,寥寥无彼此。

【注释】

  1. 喻:告诉;谕:告知。徐道人,指徐庶。少唱喏:少做礼节性的回答。
  2. 孔明: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
  3. 德公:张飞,字益德。
  4. 不相似:不一样。
  5. 寥寥无彼此:非常清静,没有一点杂音和干扰。
  6. 维:是。
  7. 德公:张飞,字益德。
  8. 心:指心性、性情。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用“喻”、“谕”两字作为诗题,将诸葛亮请刘备到隆中三请的故事,浓缩于其中,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的为人和品格。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寓意丰富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首句“徐道人”,点明主人公为徐庶。次句“孔明拜床下,德公初不止”,以“孔明”自比,说明自己有远大抱负,但尚未施展才华;而“德公”则自比刘备,说明自己也渴望建功立业,但尚未得到赏识。两句一前一后,既表明了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又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第三句“道人必见喏,我令勿复尔”,进一步描绘了徐庶的形象。他不仅有着高远的理想,还具备着谦虚谨慎的品质。在刘备面前,徐庶总是表现得谦卑有礼,从不轻易做出承诺或表态。这种谦逊的态度,使他在刘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句“道人非孔明,喏拜不相似”,则是对徐庶与诸葛亮性格差异的巧妙揭示。诸葛亮以智慧著称,而徐庶虽然同样聪明过人,但他的性格却更加内敛沉稳。因此,当刘备询问他是否愿意辅佐自己时,他的回答并不是简单的“诺”或“否”,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委婉的方式——作揖行礼。这种谦逊而含蓄的表现方式,既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为他赢得了刘备的信任。
    最后一句“维我德公心,寥寥无彼此”,是诗人对两位历史人物性格特点的总结和评价。张飞虽然勇猛善战,却也有一颗赤子之心;诸葛亮虽善于谋略,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他们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楷模。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即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勇于追求进步,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品质。这样的人生态度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