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善财后老平,善知识处靡不到。
十信生行回向地,等觉妙觉诸法门。
一法门中义一句,须弥聚笔海量墨。
亘未来际力书写,未来可尽写不尽。
何况六位一切法,一一算谕莫能及。
老平于此不思议,第三手把龟手笔。
一刹那间能事竟,一一微尘出经卷。
三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
龙树传持所未会,悉在而今轮字里。
字字无增亦无减,四十二字谁举偈。
大宝莲花忽开敷,帝网重重清净土。
十方三世佛菩萨,一时会集作证明。
弥勒辨说巧称扬,文殊师利欣按顶。
日用纵横日日新,此身普贤身内现。
若人欲识老平身,即是毗卢无尽藏。
普融阁
普融阁是唐代僧人慧沼于开元七年(719)所创建的,位于成都大慈寺内。普融阁是唐代佛教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前身善财后老平,善知识处靡不到。
普融阁的前身是唐朝时期的善财洞天,后来被改为普融阁。这里的“善知识”指的是佛教中的善知识,即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导师或师傅。
十信生行回向地,等觉妙觉诸法门。
这里提到了佛教中的十信位、等觉位和妙觉位,这些都是佛教中的重要修行境界。这些境界都是通过修行者的不断努力和积累而逐渐实现的。
一法门中义一句,须弥聚笔海量墨。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佛教中,每一个修行者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和路径,就像一座巨大的须弥山一样。而要实现这些修行目标,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智慧来支持。
亘未来际力书写,未来可尽写不尽。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和期待。无论未来的世界有多么复杂多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何况六位一切法,一一算谕莫能及。
这句话强调了六度万行的修行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圆满和成就。
老平于此不思议,第三手把龟手笔。
这句话描绘了一位伟大的修行者的风采和境界。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能力,还拥有着深厚的佛性。
一刹那间能事竟,一一微尘出经卷。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瞬息万变的修行状态。在这个瞬间,修行者能够展现出无尽的能力和智慧,就像从微尘中诞生出一卷经卷一样神奇。
三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
这句话描绘了佛教中对于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的理解。无论是三千大千世界还是一四天下,都有着无数不同的修行者和文化。
龙树传持所未会,悉在而今轮字里。
这句话提到了龙树菩萨的传承和教诲。龙树菩萨是古代印度的一位著名高僧,他的教诲和智慧对于后世的修行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字字无增亦无减,四十二字谁举偈。
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佛教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的结果,因此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大宝莲花忽开敷,帝网重重清净土。
这句话描绘了佛教中的大宝莲花和清净净土的景象。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善良,而净土则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
十方三世佛菩萨,一时会集作证明。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的众生平等和共同修行的理念。无论身处何方,都有无数的佛菩萨在共同修行,为众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弥勒辨说巧称扬,文殊师利欣按顶。
这句话描述了弥勒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形象以及文殊师利菩萨的威猛和威严形象。这两位菩萨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不同方面,为众生提供了不同的教导和启示。
日用纵横日日新,此身普贤身内现。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的观念。通过不断地修行和实践,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境遇。
若人欲识老平身,即是毗卢无尽藏。
这句话是对读者的鼓励和引导。只要人们有正确的信仰和追求,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