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潦被广陌,谁过牛侩翁。
闭关养尪瘵,药石收良工。
高斋俯嘉樾,疏箔延清风。
左右列图史,披张俄一通。
从嗤獭祭鱼,聊学蠹书虫。
坐挹古人语,孰云吾道穷。
浮生梦境间,不蒂之惊蓬。
生死犹物化,今昔贤愚同。
分阴贱垂棘,白日莫再中。
薄暮纷滓澄,寥寥还太空。
为问此何夕,凉蟾生自东。
荒哉西园士,联盖追轻鸿。
行乐以至斯,不知息微躬。
侧聆天鸡鸣,凡耳初破聋。
吾从汗漫游,溯景鞭垂虹。
濯缨咸池渊,晞发若木丛。
亲串不我忘,惠音赤鲩公。
长哦赋来归,阅尔世上雄。
【注释】
(1)“积潦被广陌”:积水淹没了宽阔的田野。
(2)“谁过牛侩翁”:谁路过卖肉的老翁。牛侩,旧时称出卖牲畜的人。
(3)“闭关养尪瘵”:关上门窗休息,养病。“尪病”,指体弱多病。
(4)“药石收良工”:用药物和石头治好了好工匠的病。
(5)“高斋俯嘉樾”:在高楼大厦的房间里,可以俯瞰美丽的云彩。
(6)“疏箔延清风”: 用稀疏的竹帘挡住风,迎接凉爽的风。
(7)“左右列图史”:左边陈列着古代的地图和史书。
(8)“披张俄一通”:翻开一张地图,浏览了一遍。
(9)“从嗤獭祭鱼”:我嘲笑那些祭祀水獭来祈求捕鱼的人。
(10)“聊学蠹书虫”:姑且像蛀书虫一样,去学习那些无用的文字。
(11)“坐挹古人语”:坐下来汲取古人的话语。
(12)“孰云吾道穷”:谁说我的道已经穷尽?
(13)“浮生梦境间”,“今昔贤愚同”:《庄子·逍遥游》中说:“人生如梦,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古今贤愚,都是同一的。”这里诗人借用此典,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看法。
(14)“分阴贱垂棘”,《诗经·小雅·北山》:“南山崔巍,雄狐所居。北山峨峨,雄雉所处。”这里比喻贤者的地位崇高,与世俗不同。
(15)“白日莫再中”:白日不再照耀。
(16)“薄暮纷滓澄”:黄昏时分,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
(17)“为问此何夕,凉蟾生自东”:《太平御览》:汉武帝时,有人献明月之珠,光可照人。武帝曰:“安得明月珠?使人长不老。”于是命令铸成蟾蜍,置之殿前,以示天下。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
(18)“荒哉西园士,联盖追轻鸿”:那些闲适安逸的人,追逐着飞鸟,忘却了自己的责任。这里的“轻鸿”,比喻那些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
(19)“行乐以至斯,不知息微躬”:只顾行乐,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这里的“至斯”,指到达这个境界。
(20)“侧聆天鸡鸣,凡耳初破聋”:侧耳倾听天边的鸡鸣声,原来凡人的听觉早已迟钝。这里的“破聋”,是说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听不出事物的真相了。
(21)“吾从汗漫游,溯景鞭垂虹”:我也跟随先贤游历四方,寻找真理的光芒。这里的“汗漫游”,比喻追随圣贤的足迹,虚心向学。
(22)“濯缨咸池渊,晞发若木丛”(见王维《辋川别业》):在咸池的水边洗涤冠缨,晒干头发,像树木丛生的地方那样茂盛。这里的“若木”,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比喻高尚的境界。
(23)“亲串不我忘,惠音赤鲩公”:亲人和朋友都不忘记我,给我送来恩惠的声音就像赤鲤公一样。这里的“亲串”,指亲戚和朋友。
(24)“长哦赋来归”:长时间吟唱诗歌,归隐山林。这里的“哦”,读náo,意为朗诵、吟咏。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于夏夜雨晴之后遣怀之作。
第一句,写雨后大地的景色。雨水使广阔的田野都积满了水,连过路的人都稀少了。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末夏初的景象画。
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人们躲避暴雨而不敢出门,只好关门闭户养病。诗人以“闭门”喻“养病”,言简意丰,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第三句,由“闭门”引出了“养病”。诗人接着写道:“药石收良工”,用药物和石头治好了好工匠的病。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孟子.尽心下》中所说:“无病而服药,汤火以活人……夫君子对于患难也如此。”二是屈原《楚辞·离骚》里所说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两个典故都说明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寻求解脱之道。
第四句,诗人进一步发挥了前面两句的思想感情。他站在高楼大厦之中,俯瞰着满天云霞,不禁想起了当年曾到过的一些名胜古迹。这一句既写了眼前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第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自己在楼中的情景。他打开窗户,迎着凉爽的风进来,一边观赏着窗外的美景,一边翻阅着一本地图。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又显示了他博学多才的素养。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想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像古人那样刻苦学习,不断进取。
第七句,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想起了古人所说的“今昔贤愚同”。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又表明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
第八句,诗人把视线收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感叹地说:“生死犹物化,今昔贤愚同。”意思是说:生与死不过是自然现象的不同阶段,现在与过去的情况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话既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的理解,又体现了他对历史发展的深刻观察。
第九十句,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处境上来。他感到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一切都显得那么短暂。然而,他也明白,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摆脱这种虚幻的生活。因此,他发出了这样感慨:“生死犹物化,今昔贤愚同。分阴贱垂棘,白日莫再中。浮生梦境间,不蒂之惊蓬。”
最后两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问此何夕,凉蟾生自东。”意思是说:我想问问你今天是在什么日子?天上的明月已经升起了。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热爱。
这首诗是诗人在夏夜雨后遣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