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燃犀采石江,江神无处避馀光。
未应赤帻能为害,窥见渊鱼已不祥。
【注释】
温峤:西晋时为中书令,以清正闻名。
采石江:即当涂江(当涂县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是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的一段,江面宽阔。
犀:犀牛角,古人用它来照明。
赤帻:古代的一种头巾,红色,用作仪仗。
渊鱼:指水中之鱼。“窥见渊鱼”,比喻暗中观察别人的举动。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宣城太守期间。宣城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芜湖)。当时江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作者到任不久,就在采石江边燃犀照江,以期驱散江面上的恶气,让江神无处藏身。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半燃犀照江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江神被照亮后无处躲藏、无处遁形的狼狈相;第三句则运用典故,指出温峤不能治理好江南,而只能看到江神的本来面目——水中之鱼已不祥;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江神的嘲讽和谴责。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讽刺性强,表现了诗人对贪官污吏的强烈憎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