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井上两三株,不与孤秦作大夫。
借问东山岁寒木,得无羞见水西无。
【注释】1.宝林院:寺院名。2.“五”句:言五株松在井上,与孤秦(指秦始皇)作大夫无异,是讥讽它高耸入云,凌驾于人之上,有凌驾于人之势,却仍受别人的驱使,不得自由。3.借问:请问。4.东山:即东陵,汉王粲《登楼赋》中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句,东陵即其地。5.岁寒木:指松。6.水西:指江水之西。7.得无:难道?8.羞见:以……为羞。9.见:通“现”,出现。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葛洪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
首句说:“井上的五株松。”诗人的镜头是从下往上看,井上那几株高峻挺拔的松树,仿佛在嘲笑那些高高在上的“秦大夫”。这“秦大夫”是指秦始皇,因为秦始皇曾下令将天下百姓迁居到边疆去居住,所以被讥为“秦大夫”。
第二句说:“不与孤秦作大夫。”这“孤秦”也暗指秦始皇,意思是说这几株松树虽然长得挺拔高大,但它们并不仰仗权势,而是独立于世,自甘寂寞。
第三四句说:“借问东山岁寒松,得无羞见水西无?”这里的“东山”指的是江边的山,江边山中的松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它们不受世俗纷扰、不慕荣华富贵,因而被称为“岁寒松”。诗人把这种松树作为自己品格的化身来写。而在这清幽秀丽的环境里,江面上波光粼粼,映衬着岸边的苍松翠柏,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他忽然问道:“你见到过江水之西的松树吗?它们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在岁寒之后才显得生机勃勃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