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曲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生生涯,从今日。

【注释】

①典尽春衣:指典当了所有的春衣。京华:指京城。西湖南陌:泛指京都附近的南郊。②儿女:子女,指妻子、儿女。和泪拜:流泪拜别。牵衣:拉着衣服。③功名:功业与名声。事:指科举考试。云霄:高高的云端。东南拆:指朝廷。东南,指南方。拆,同“拆”,意为分裂、破坏。⑤鸡豚社酒:指乡里聚会时饮宴的鸡和豚,是古代乡饮酒礼中的两种祭品。陶令:指东晋陶潜(渊明)。他的曾祖父陶侃做过武昌太守,所以这里用武昌来代指他家乡。三径:指隐居在庐山脚下的陶潜的住宅。一区:指东汉末年的陈蕃居官后,在颍川广开园地,筑室其中,称“义舍”。后来陈蕃弃官归隐,就把这地方作为他读书的地方,称“义庐”,也叫“义窟”,后人称其居所为“陈留处士”。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郫县(今四川成都市郫都区)人。因避王莽之乱,全家迁至犍为郡(今四川眉山市)。后来,他弃官学道,隐居在成都北门浣花溪边,筑室种菜养鱼,自号“成都子云”,世人称为“扬雄宅”。⑩渔樵:渔夫、樵夫,指平民百姓。生生涯:《庄子·逍遥游》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即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后世多以“生生涯”来比喻生活的过程或一生的经历。今日:指今天。

【译文】

典当了所有的春衣,也该是京城里的倦客吧!

都不记那曲尘香雾,西湖南郊路了。儿女告别时泪洒衣襟,拉着衣襟问归家的时间。等到归来孩子已成大人,白发已满头。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 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生生涯,从今日。

【赏析】

《满江红·送翁朝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送别朋友翁朝奉的作品。上片写送别的场景,下片写友人归乡后的遭遇。此词借送别之际抒发自己对朋友的关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上片起首两句“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点题。“典尽春衣”说明送别之时,已是深秋,天气寒冷,故典当了所有衣物;“京华倦客”则表明自己身在京城,却如同倦客一般,无所事事。“也不记,曲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三句进一步描绘送别的场景。“曲尘香雾”形容道路两旁的花香弥漫,令人陶醉;“西湖南陌”则指明了送别之地的具体位置——西湖南郊。“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这两句回忆了离别时的情景。儿女们含泪相送,紧紧握住自己的衣襟,询问何时才能回家团聚。这反映了家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和期盼。

词人转入对友人归乡后境遇的描写“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稚子已成阴”指的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当年那个无知的孩子;“空头白”则是指年岁已高,白发苍苍。这两个意象既展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又表达了对友人年事已高、身体渐差的担忧。

下片前几句继续描写友人归乡后的遭遇“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这里的“云霄隔”暗示着仕途不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英雄伴,东南拆”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担心他在官场中受到排挤或陷害。接着,词人笔锋一转,转而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这里的“鸡豚社酒”指的是民间祭祀时的祭祀仪式,象征着人们对故乡的怀念和眷恋;“依然乡国”则强调了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始终未变。最后两句“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则是对友人归乡后境遇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三径不成”指的是陶渊明曾经隐居的桃花源已经不复存在,无法再找到那样的理想境界;“一区未有”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归乡后居住环境的担忧——担心他无法安身立命,无法享受宁静的生活。

整首词通过描绘送别、归乡等场景,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之情。同时,通过对友人归乡后境遇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全词结构紧密,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