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
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水调歌头·其三送张史君
作者:辛弃疾
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
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
赏析:
辛弃疾在这首《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他以酒宴为背景,描绘了朋友离去时的离别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和期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深情的个性特点。
词的上片开头“父老一杯酒,争劝史君留”,写宴会上的盛情挽留。通过描写父老乡亲们的殷勤劝酒,表现了他们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这里的“父老”是指当地的老百姓,他们用一杯杯酒来表达对史君的挽留之意。这种热情洋溢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淳朴的乡风民情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
“可怜桃李千树,无语送归舟”。这句诗通过桃花和李花的形象,寓意着朋友离去时的情景。桃花和李花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静静地看着归舟渐行渐远,似乎在默默地祝福朋友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这里的“无语”表达了朋友离去时无言的感伤之情。同时,也暗示着朋友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远方追求自己的梦想。
“听得拈笙玉指,都把万家遗爱,吹作许离愁”。“拈笙”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祝愿。当听到朋友们弹奏笙时,人们会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美好时光,这些回忆如同遗爱一般被寄托于音乐之中。而“吹作许离愁”则表达了人们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这里将音乐与离愁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再往下看,“倚醉袖红湿,生怕夕阳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醉酒的情景。他的袖子因酒精的影响而湿润,仿佛沾满了红色的液体。这种醉态显得有些不羁,但也流露出他对朋友离去时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同时,“生怕夕阳流”也暗示了诗人担心时间流逝,害怕朋友离去的无奈和焦虑。
词的下片开头是“问君侯,今几日,到东州”。这是对朋友的询问,想知道他们何时抵达东州(即目的地)。这里的“君侯”是对朋友的尊称,表示尊敬和期待。而“到东州”则意味着朋友即将开始新的生活,踏上新的旅程。
接下来的两句“还家时候,次第梅已暗香浮”则是写诗人自己期待回家的心情。他想象着回到家时,院子里的梅花已经盛开,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里的“次第”表示次序或顺序,暗示着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而“暗香浮”则形容梅花香气四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只恐道间驿使,先寄调羹消息,归去总无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他认为朋友可能会被朝廷重用,所以会有驿使前来报告消息。然而,诗人却担心这些消息会让朋友感到压力和束缚,因此不希望他过早地回到工作岗位。这里的“调羹”指的是朝廷中的官职,“无由”则表示无法实现的意思。
最后的两句“鼎铉功名了,徐赴赤松游”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朝廷中获得成功,成为一位杰出的官员。然后他会放慢脚步,暂时退隐江湖,去赤松山游览山水。这里的“鼎铉”指的是朝廷中的高位职位,“赤松游”则表示隐居山林的生活。
这首词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和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豪放、深情的个性特点。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