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泷危石,横云焘古碑。
入山芒屦湿,归路角巾攲。
中湿连宵病,平生此段奇。
只今酬妙句,犹自爱当时。
【注释】
泷:地名,在今四川省彭县西。焘:古碑名。横云焘:指横于山中的云气。《太平御览》九六引《益州记》:“汉章帝建初四年立,去彭门一里。”角巾:道士所戴的一种头巾。
【赏析】
此为游寺后所作之诗。首二句写寺外景色,“急雨”与“横云”对举,写出了天气的变幻和云气的横亘;“危石”与“焘古碑”相对,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历史的久远;“芒屦”(草鞋)湿、“角巾欹”,则写出了游人归途时的艰难。三、四两句写入山所见。由于山路泥滑,所以“芒屦湿”;又因为山高风寒,所以“角巾欹”。五、六两句写归途所见。“中湿”既是指身体上的潮湿,也是指心灵上的感伤。“连宵病”即整夜不眠,可见其失眠之久。七、八两句写寺内所见。“平生”二字表明作者曾长期居住于此,“此段奇”则说明这次来游,是平生所见最奇特的一次。九、十句写游后之感。“只今”二字表明作者此时已不再有那种“酬妙句”、“爱当时”的心境,而是“酬妙句”而忘“当时”了。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历时所写,反映了他在成都游历时的生活情趣。全诗从入寺到返家,以时间为线索,层层铺展,步步深入,描绘了诗人游历的全过程。前两联着重写途中所见景物,后两联侧重写游历感受。诗中运用了许多动词,如“横”、“危”、“入”、“湿”、“欹”、“中”、“酬”等,使画面更加活泼、真切。特别是“横云焘古碑”、“芒屦湿”、“角巾欹”、“中湿连宵病”,这些词语都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所见之景以及诗人的感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和神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杜甫游历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