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明朝是,三浯自古高。
地能供此景,天亦念吾曹。
溪上风宜帽,山中菊可醪。
病夫虽不饮,短发却堪搔。
《约同行至浯溪作重九》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句“九日明朝是”点明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在重阳节这一天。接下来两句“三浯自古高”和“地能供此景,天亦念吾曹”,表达了对浯溪美景的赞美和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其中,“三浯”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个水文高地,而“自古高”则强调了浯溪自古以来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最后两句“溪上风宜帽,山中菊可醪。病夫虽不饮,短发却堪搔”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在这样的美景中的感受。他认为溪上的风吹拂着他的帽子非常舒适,而山中的菊花可以酿成美酒,尽管自己因病不能饮酒,但稀疏的白发却让他感到一种独特的舒适和满足。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状态的接受和调整。通过这样的描绘,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意的美,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项安世的这首《约同行至浯溪作重九》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他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即使在人生的低谷时期,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并在这种美好的陪伴下,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赏析:
项安世的《约同行至浯溪作重九》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感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生动且富有哲理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诗中的“九日明朝是”为全诗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背景,使得整首诗歌有了更加具体的时空背景。这一设置不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也为之后的诗句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诗人以“三浯自古高”开始展开描写,这不仅是对浯溪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望。这里的“三浯”,指的是历史上的三个著名水文高地,每一个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自古高”更是强调了这些高地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宏大和深远。
诗人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余,也通过“地能供此景,天亦念吾曹”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里,“地能供此景”意味着浯溪的自然景观是如此美丽,以至于它能够给予人们无尽的享受和启示。而“天亦念吾曹”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关怀和照顾。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气馁,而应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诗人转向了对自身状态的描写。“溪上风宜帽,山中菊可醪”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浯溪的自然美景,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轻松和自在。这里的“风宜帽”和“菊可醪”分别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
最后两句“病夫虽不饮,短发却堪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虽然自己因病不能饮酒,但稀疏的白发却成为了他自我安慰的方式。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精神,也彰显了他对待生活的一种从容和淡定。
项安世的《约同行至浯溪作重九》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自身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的窗口,也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