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莫思行说背,陈汤空想郅支头。
子规枝上三更觉,白鹭山前万事休。
櫜矢戢戈歌四夏,带牛佩犊免防秋。
一犁先向东郊去,稻滑蔬肥百不愁。

【诗句释义】

贾谊莫思行说背,陈汤空想郅支头。

子规枝上三更觉,白鹭山前万事休。

櫜矢戢戈歌四夏,带牛佩犊免防秋。

一犁先向东郊去,稻滑蔬肥百不愁。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曾担任过梁怀王太傅等职。在《吊屈原赋》中,贾谊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和对楚国灭亡的哀痛。然而,在这首诗中,贾谊似乎没有太多关注屈原的命运,而是更多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陈汤(?—公元前54年),字少卿,原为大司马霍光的部下,后因功升任度辽将军。在《西域颂》中,他用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西域地区的壮丽风光和繁荣景象。然而,在这首诗中,陈汤似乎并没有过多地描绘西域的美好,而是更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子规(杜鹃鸟)是一种生活在高山上的鸟类,它的叫声常常被古人用来比喻悲鸣之声。在这首诗中,子规的啼叫被用来象征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白鹭(白鹭鸶)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类,它们的栖息地通常靠近水源。在这首诗中,白鹭被用来象征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櫜(音gē)——指箭袋,古代装弓箭的用具。
矢(音shǐ)——指箭。
戢(音jí)——收束,收敛。
戈(音gē)——指古代的一种兵器,即剑。
四夏——指春夏之交的时节。
带(音dài)——指腰带。
犊(音dú)——指小牛。
防秋——指防止秋天的寒风。
东郊——指东方郊外。
稻滑蔬肥——形容农作物丰收的景象。
百不愁——表示生活无忧无虑。

【译文】
贾谊不要想着背井离乡去远方,陈汤也不要想着收复失地去战斗。
杜鹃鸟在枝头上啼叫,让人感到三更半夜的孤独;白鹭鸶在山前飞翔,让人感到万事已休止。
收起弓箭收起戈矛,唱起四时的民歌;带上耕牛佩戴犊鼻绳,免除了秋收的劳苦。
一犁从东郊开始耕作,稻谷光滑菜叶肥沃,生活无忧无虑。

【赏析】
这首诗是贾谊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忧虑。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例如,“子规枝上三更觉”,用杜鹃鸟的啼叫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的寂寞感;“一犁先向东郊去”,用犁田的动作象征生活的辛勤和劳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