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
春深风日老,雨后桑麻长。
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
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
溪头浣纱女,十五自来往。
我来三月暮,甚作二浙想。
爱此重踌躇,凄然复怅惘。
边头兵未动,农事日以广。
只今烽火地,开辟无旷壤。
缅思生人情,本自乐安养。
每遭我辈误,遂使汝曹枉。
承平未灾变,北地极丰穰。
中间一丧乱,杀戮同草莽。
赤子亦何知,沦胥受漂荡。
搢绅欲辞罪,世道终安放。
歌罢叫葛公,英灵歘来享。
【注释】:
- 涉汉至隆中有感
- 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
- 春深风日老,雨后桑麻长。
- 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
- 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
- 溪头浣纱女,十五自来往。
- 我来三月暮,甚作二浙想。
- 爱此重踌躇,凄然复怅惘。
- 边头兵未动,农事日以广。
- 只今烽火地,开辟无旷壤。
- 缅思生人情,本自乐安养。
- 每遭我辈误,遂使汝曹枉。
- 承平未灾变,北地极丰穰。
- 中间一丧乱,杀戮同草莽。
- 赤子亦何知,沦胥受漂荡。
- 搢绅欲辞罪,世道终安放。
- 歌罢叫葛公,英灵歘来享。
【译文】:
早上渡过汉水来到阳城,平坦的河川像手掌一样宽广。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雨水之后桑麻生长。
麦田无边无际,竹林清幽令人欣赏。
农家人家靠山而住,村庄中到处可以见到。
溪边的洗衣妇女,十五岁已经出嫁了。
我来到这阳城三月已到尾声,心中不禁想起江南浙江一带。
喜爱这里的美景让我再三留恋徘徊,心里却很凄凉也很惆怅。
边境上的军队没有行动,农业一天天发展起来。
现在只有边疆的战争发生,但这片土地却从未被占领过。
回想过去生民的生活,他们本来就喜欢安宁的生活。
每当我们遭受祸害,百姓们就无辜蒙冤。
和平安定的日子没有灾难,北方的土地非常富饶。
在这中间发生了一次战争,人民遭受杀戮如同野草。
小孩子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跟着父母一起漂流不定。
有官位的人想逃避罪责,但社会风气终究是好的。
唱完这首歌后叫人祭奠葛公,他的英灵降临享受祭祀。
【赏析】:
《涉汉至隆中有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当时王维在长安任右拾遗。他看到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于是写下这首咏史抒怀诗。
首联“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描写了作者早晨渡河的场景,汉水上的景色宛如掌中之物一般容易看清,可见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颔联“春深风日老,雨后桑麻长”,描绘了春天时天气转暖、风日渐老的景象,以及雨后桑麻生长的情景;颈联“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写出了麦子长势茂盛,田野一片辽阔;竹林清新宜人,让人赏心悦目;尾联“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描绘了乡村景象,家家户户都靠近树林,形成了村落;溪边浣洗的妇女,十五岁已经结婚。
此诗语言朴素,风格恬淡自然,体现了盛唐气象。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生活的喜悦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