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
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是宋朝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通过描绘葛玄、杨德祖和诸葛亮等人的形象与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诗的第一句:“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 关键词:葛公
  • 注释: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士葛玄,以其在道教中的高深修为而闻名。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葛玄这种隐居修炼、超然物外的人格特质的赞美。
  1. 诗的第二句:“轻身托人生,岁晚那得保。”
  • 关键词:轻身
  • 注释:这里的“轻身”可以理解为放下世俗纷扰,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以及对于超脱世事、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状态的向往。
  1. 诗的第三句:“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 关键词:哀哉
  • 注释:这里的“哀哉”表达了诗人对杨德祖不幸结局的惋惜之情。
  • 赏析:通过对杨德祖命运的感叹,诗人折射出对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时运不济的感慨。
  1. 诗的第四句:“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 关键词:文若
  • 注释:这里的“文若”可能是指文学才能出众的人,但在这里更可能是对“文”的一种借代。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善用其才、最终无法改变命运的人的同情。
  1. 诗的第五句:“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 关键词:书生
  • 注释:这里的“书生”通常指有学问、有才学的人。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文人学士群体的期望与担忧,希望他们能够保持谦逊,不要因为骄傲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
  1. 诗的第六句:“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 关键词:空桑
  • 注释:这里的“空桑”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性的比喻,表示虚无缥缈的理想或目标。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虚无理想与现实利益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1. 诗的第七句:“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 关键词:磻溪
  • 注释:这里的“磻溪”可能是指商汤时期伊尹的故事,他曾经在磻溪垂钓,后被商汤发现并任用为相。
  • 赏析:通过引用伊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坚持初心、不改初衷的理想主义精神的赞美。
  1. 诗的第八句:“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 关键词:孔明
  • 注释:这里的“孔明”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一生坚守信念、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风貌的赞赏。
  1. 诗的第九句:“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 关键词:德翁
  • 注释:这里的“德翁”可能是指与作者交好的德才兼备之人。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良师益友的珍视,以及他们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
  1. 诗的最后一句:“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 关键词:管乐事
  • 注释:这里的“管乐”可能是指古代的音乐,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修养。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艺术修养的追求,认为这些才是真正值得重视和炫耀的东西。
  1. 诗的第十一句:“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 关键词:刘葛
  • 注释:这里的“刘葛”可能是指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士刘表和诸葛亮。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1. 诗的第十二句:“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 关键词:耕凿地
  • 注释:这里的“耕凿地”可能是指古代的农田或家园,象征着人们辛勤劳作的生活。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勤劳朴实生活的怀念。
  1. 诗的第13句:“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 关键词:客访
  • 注释:这里的“日杲杲”可能是指太阳明亮的样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与哲思的作品,也是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一种颂扬和反思。诗人通过对葛玄等历史人物的品评,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历史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