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忧不能晦,不患名不章。
垂老有降志,当年寡身藏。
古来经世人,皆抱丘壑志。
王官待罪耳,敢有欲为意。
细儿讵如许,谓是诡与崖。
吾岂鸟兽群,宝椟义当怀。
如作市门优,可作君子配。
男儿补衮日,招隐意终在。

诗句解释:

  1. 士忧不能晦,不患名不章。
  • “士忧”指的是有才能的士人在政治斗争中忧虑自己无法隐藏才华或不被重用。
  • “不能晦”表示担忧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适当的使用或掩盖。
  • “不患名不章”则是指不必担心名誉或声名不够显赫。
  •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官场中感到忧虑与无奈,担心自己的才能未被充分认可。
  1. 垂老有降志,当年寡身藏。
  • “垂老”指年岁已高,可能暗示诗人已步入晚年。
  • “有降志”意味着有所放弃或降低志向。
  • “当年寡身藏”表示过去年轻时选择低调行事,避免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1. 古来经世人,皆抱丘壑志。
  • “古来经世”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 “皆抱丘壑志”则是指这些人都怀揣着归隐山林、追求自然之志。
  • 这一句强调了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都有隐逸的愿望。
  1. 王官待罪耳,敢有欲为意。
  • “王官”在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王公贵族或是朝廷中的官员。
  • “待罪”通常指等待处理或惩罚的状态,这里可能暗指某种政治上的困境或责任。
  • “敢有欲为意”表示即使处境艰难,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或主张。
  •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尽管处于困境中,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1. 细儿讵如许,谓是诡与崖。
  • “细儿讵如许”可能是对“细人之可畏”(出自《庄子·逍遥游》)的引用或变体,意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人也有其可怕之处。
  • “诡与崖”可能指狡猾或有险恶用心的人。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表面上温文尔雅但实际上心怀叵测之人的警惕。
  1. 吾岂鸟兽群,宝椟义当怀。
  • “吾岂鸟兽群”意味着诗人自视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宝椟义当怀”则是指珍视道德和原则,把它们视为宝贵的财富。
  • 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坚守道德操守的决心。
  1. 如作市门优,可作君子配。
  • “市门优”可能指的是市场上的繁华景象或者是市井小人。
  • “可作君子配”则是说如果能够像这些市井小人那样精明能干,也许可以作为君子的辅佐。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态度,认为即使是市井小民也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
  1. 男儿补衮日,招隐意终在。
  • “补衮日”可能是指补天或修补国家的重任。
  • “招隐意终在”则是指尽管身处乱世,但心中仍有隐退山林的想法。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关注国家大事,但内心依然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归隐之意。

译文:

  1. 士人忧虑不能隐藏才华,不必担心名声不显赫。
  2. 到了老年才降低了志向,当年我选择保持低调。
  3. 自古以来,人们都怀抱着隐居山林的志向。
  4. 王官待罪,不敢有任何私心。
  5.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人,也会让人畏惧。
  6. 我难道是鸟兽之辈?珍视道德和原则是我的使命。
  7. 如果能够像市井小人那样精明能干,也许可以作为君子的辅佐。
  8. 男儿应当为国家补足空缺,即使如此,我的隐退之意始终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赋庄贤良招隐楼三首”为题,通过描述士人的忧虑、隐逸之心以及对世事的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社会责任以及理想生活方式的思考。诗人借古喻今,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隐逸行为和当下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个人价值观的坚持。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如“垂老有降志”、“古来经世人”,以及通过对比“市门优”和“君子配”来突显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和志向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