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襆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
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似当时万竿竹。
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注释】

三旬:三个月的时间,三十天。袱:包袱。西亭:法华寺的别名。试院:科举考试的场所。子厚:柳宗元的字。重闱:内宅深门,指妻子的居室。棘(jí):刺。愚潇:愚直,形容人性情耿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法华寺的西亭为柳宗元之妻所题的七律。诗中描绘了作者和柳子厚一起游览西亭的所见景物,并抒发了作者对柳宗元夫妇的敬仰之情。

首句“三旬襆被西亭宿”,描写了作者与柳宗元一起在西亭住宿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三旬”这个时间单位来表示一段时间,暗示着两人共同度过的这段时间。同时,“襆被”则是指简单的行装和行李。

第二句“卧对唐碑看不足”,描述了两人在西亭中休息时的情境。在这里,作者选择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唐代石碑作为观赏的对象,这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然而,尽管作者看得入迷,却仍然觉得难以看完,这种感受反映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领域的追求。

第三句“重闱锁断夕阳天”,则进一步描绘了西亭周围的环境。这里的“重闱”可能指的是重重庭院或者重重门扉,而“锁断”则可能意味着被封锁或隔绝。这样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封闭、隔绝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想要摆脱这种氛围的心情。

第四句“恰似当时万竿竹”,则是对前文意境的深化和拓展。这里的“当时”可能是指过去或者某个特定的时刻,而“万竿竹”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用来形容竹林的景象。通过将西亭的环境与竹子相比,作者强调了西亭的静谧和雅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

最后一句“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彻棘”可能指的是清除荆棘,以便更加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愚潇”则是一种形容性格直率、不拘小节的形象。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明只有真正理解了事情的本质,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面貌,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追求。

整首诗以法华寺西亭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情感的抒发以及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诗歌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