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载翘瞻玉柱峰,兴来登陟欲凌空。
半天风月出尘表,大地山河入望中。
昼色暗分岩树绿,春光都入涧花红。
夜穴依旧天灯见,心事从来造物通。
天柱岩
几载翘瞻玉柱峰,兴来登陟欲凌空。
半天风月出尘表,大地山河入望中。
昼色暗分岩树绿,春光都入涧花红。
夜穴依旧天灯见,心事从来造物通。
注释:
- 几载翘瞻:形容时间长久,翘首仰望。
- 玉柱峰:指天柱山的山峰,因形似玉柱而得名。
- 兴来登陟:兴致来临时,攀登高处。
- 欲凌空:形容想要超越云霄,飞向天空。
- 半天风月:形容天上的风和月亮。
- 尘表:指超出尘世之上,形容非常之高远。
- 大地山河:指的是地面上的山川大地。
- 昼色暗分:白天的景色被云雾遮挡,显得朦胧不清。
- 岩树绿:指岩石上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绿色。
- 春光都入涧花红:春天的阳光照耀在山涧中的花朵上,使得花儿显得更加鲜艳。
- 夜穴依旧天灯见:夜晚时洞穴里的灯光依然明亮,可以看到天灯的光。
- 心事从来造物通:表达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相通之处,即诗人的心事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柱山壮丽景观的赞美之情。首句“几载翘瞻玉柱峰”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一直仰望着天柱山的山峰,充满了向往之情。接着“兴来登陟欲凌空”则描写了诗人心情愉悦时想要攀登至山顶的豪情壮志。
诗中后三句通过描绘天柱山上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风和月从天空中飘洒下来,仿佛超越了尘世;而大地山川也在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广阔的视角中。同时,诗人还注意到了岩石上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的绿色,以及山涧中花儿的红色,这些细节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夜穴依旧天灯见”和“心事从来造物通”则是诗人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思。诗人认为他的心事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让他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对天柱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