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二十七,亲见进之没磝盘。
今年二月十三日,又闻立之死卼白。
身膏草野心为谁,区区身后犹谗疾。
进之一子久乃得,立之一子称特恩。
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
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
将军一剑义自决,塞上扰扰多奔亡。
前功委弃不复收,李蔡下士皆封侯。
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
昨得二月三日书,犹云持重破贼锋。
等闲人事祇十日,使我泪落亲书踪。
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相知抱恨宁复论,谁为往吊洮西魂。
【注释】
哭景(qg jing)馆吏:指唐代名将郭子仪,曾任朔方、河中节度使,封汾阳郡王。进之:即郭子仪之子郭晞,字进之。立之:即郭子仪之侄,字立之。卼白:不详,疑是“卒”字的误写。草心:本指晋怀帝司马炽对羊祜的称呼,后泛指有才能的人。区区身后犹谗疾:指自己死后仍被诬陷。李蔡下士:指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和元稹(李蔡),因党争被贬。千载烈士多衔冤:指许多为国捐躯的忠臣良将,他们死后都遭受了冤屈。塞上:指西北边地。吞河湟:吞并河陇地区。将军一剑义自决:指郭子仪以武力收复长安,平定叛乱,他杀叛将安思顺,斩叛帅朱泚等人,都是出于正义,因此说“义”。塞上扰扰:指吐蕃骚扰边地。李蔡下士皆封侯:指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元稹等,因党争被贬,但不久又都被召回任用,封官拜相。持重破贼锋:指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坚守太原,与李光弼会合后,大败叛军,收复长安。事无一虚名存:指郭子仪功高震主,朝中权臣嫉妒,虽有战功,却遭陷害,最终死于非命。相知:指妻子和孩子。抱恨:因受诬陷而抱恨终天。宁复论:哪里还能谈论?谁为往吊:谁来慰问死者?往吊:前来吊唁。洮西:今甘肃临潭县西南一带,当时属洮州管辖。魂:指郭子仪之灵。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诗人通过郭子仪一家的命运,表达了对朝廷不辨善恶,颠倒黑白的愤慨。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郭子仪生前的功绩与死后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照。
诗的前四句描写郭子仪家去年四月十七日亲眼见到儿子郭进之被处死,今年二月十三日又听说儿子郭立之死去。“身膏草心”四字,形象地描绘出郭进之为国捐躯,而儿子郭立之却被冤杀的可悲命运,同时暗示出诗人对此的悲愤之情。“区区身后犹谗疾”一句,既表明郭子仪虽已去世,但仍遭受朝廷的陷害;又说明郭子仪生前曾受到朝廷的厚恩。
诗人用反衬的手法来突出郭子仪的英勇和忠诚。“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指出郭子仪虽然死去了,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功勋和忠烈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崇敬。“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则进一步赞扬郭子仪的英勇善战和雄心壮志。然而,这些英雄豪杰却往往遭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以致英年早逝。
最后八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不辨善恶、颠倒是非的愤慨。“李蔡下士皆封侯”一句,讽刺了那些靠裙带关系而获得高位的小人。“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官场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愤慨。
全诗通过对郭子仪一家的不幸遭遇的描写,揭露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和黑暗。同时,诗歌还歌颂了郭子仪的英勇善战和忠诚精神,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诗歌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如采用对比手法和反衬手法等,使诗歌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