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南溪溪北涯,闭门草长不曾开。
风窗只怪灯花喜,雪径传呼县尹来。
道是朝廷举廉吏,如何江海尚遗才。
西枢东观俱知己,拜了除书却探梅。
注释:
我住在南溪的溪北边,关上房门草就了屋子,不曾打扫。
窗上风雪吹动,灯花盛开,喜气洋洋,县尹骑马来到我家。
都说朝廷要举荐廉洁的吏官,为何江海之滨还留有才华出众的官吏?
西枢东观的人都知道我,拜别了除书却还要去探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借咏梅花抒发作者对徐吉水的敬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风气的忧虑和不满。
第一句”我住南溪溪北涯”,写诗人的居处环境。诗人居住在溪水之北岸,远离闹市,宁静而僻远,正是文人雅士理想的栖隐之地。
第二句”闭门草长不曾开”,写诗人闭门谢客的清高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闭门读书、吟诗作画,也不愿意在官场上奔走应酬。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正体现了诗人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风窗只怪灯花喜”,写诗人对灯花的喜悦之情。灯花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喜庆和好运的到来。诗人之所以对灯花的出现感到高兴,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预示着自己将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四句”雪径传呼县尹来”,写县尹骑马而来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认识。他认为官场生活充满了虚伪和腐败,而真正的人才却被埋没在黑暗之中。因此,当他看到县尹骑马而来时,不禁感叹道:”真是天意啊!”
第五句”道是朝廷举廉吏”,写诗人对朝廷选拔人才的看法。他认为朝廷应该选拔那些真正具备廉洁品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看中他们的出身和地位。这种观点正体现了诗人对于正直和公正的追求。
第六句”如何江海尚遗才”,写诗人对于江海之滨人才匮乏的感慨。他认为尽管许多才子贤臣都隐居在江海之间,但他们的才华却被埋没在民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这种感慨正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悲哀。
第七句”西枢东观俱知己”,写诗人与友人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江湖之间,他都有许多知己朋友,可以共同交流心得和体会。这种关系正体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重视和珍视。
第八句”拜了除书却探梅”,写诗人辞官归乡后的生活安排。他虽然已经辞去官职,但仍有许多事情要做。于是他决定先拜访好友,然后再去探梅赏景。这种生活方式正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