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
炉边旸谷日长昼,盏底醉乡天不秋。
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
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作品。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丹徒初到时所见到的石翁石婆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沧桑以及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炉边旸谷日长昼,琖底醉乡天不秋。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
炉边旸谷日长昼,琖底醉乡天不秋。
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
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丹徒初到时的所见所闻,通过对石翁石婆的形象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沧桑以及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首句“诏许诗人江海游”表明,皇帝允许诗人像江河湖海中的鱼儿一样自由地游弋,这既是对诗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肯定。接着以“丹徒初到晋徐州”作为开篇,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丹徒。这里,“初到”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初次到达此地的心情,又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颔联“炉边旸谷日长昼,琖底醉乡天不秋”,通过描绘炉边的阳光和琖底的酒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然而,“天不秋”则暗含了一种无常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为深沉。颈联“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则直接触及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不禁发问:“六代的兴亡究竟在哪里?”同时,“一生奔走几时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奔波、劳碌不休的无奈与感慨。尾联“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巧妙回应。通过石翁石媪的笑与南朝陵墓的愁,诗人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媪》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历史的兴衰以及自然的美景。它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启示的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