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
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
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注释】

  1. 金陵:今南京市。
  2. 打尽:把鸟雀打完(比喻捕杀得干净)。
  3. 那:通“哪”。
  4. 青千摺:指草木青翠繁盛的样子,形容山峦起伏,郁郁葱葱。
  5. 九郡:泛指整个江南地区。
  6. 插秧、收麦:古代农事活动之一,插秧是种稻子,收麦是收小麦。

【译文】
南京的六月天气依然寒冷,靠近北方时气候转暖。
猎取到的野禽尚未完全熟透,但半开的萱草就已经翻动。
独自龙冈山巅草木茂盛,十字河头只有一条碧痕。
整个江南地区都报来喜讯,到处插秧收割喜气洋洋。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在金陵任职期间的夏天。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当时属于江南地区的一个城市。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夏日的自然景色和农事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描写了南京夏日早晨仍然寒冷的景象,同时暗示了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北部,气候相对温暖。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南京的地理位置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气候的细腻观察。

颔联“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进一步描绘了南京的夏日景象。诗人用“打尽”来形容狩猎的情景,而“那待熟”则表达了猎物尚未完全成熟的状态。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南京夏日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当地农民忙碌的生活场景。

颈联“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则转向描绘南京的山川美景。诗人用“青千摺”来形容山峦的翠绿和层叠,用“碧一痕”来描述河面的清澈和美丽。这一联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南京的自然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则是诗人对南京农事活动的描绘。诗人用“九郡”来概括整个江南地区,表明这是一片广阔的土地。而“都雨足”则意味着雨水充足,为农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一句“插秧收麦喜村村”,则表达了农民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对辛勤工作成果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对南京夏日景色和农事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