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征行日,偏逢楚水秋。
一风来瑟瑟,万竹冷修修。
吹作清霜骨,声酣古渡头。
斑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
不复披襟快,长怀落帽愁。
少陵诗思苦,送别更冥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鉴赏的“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考生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内容与意境加以赏析。本诗首句“客子征行日,偏逢楚水秋。”点明时间、地点以及天气,为后文写景作铺垫,交代出作者当时的心情。第二联“一风来瑟瑟,万竹冷修修。”“瑟瑟”是形容秋风萧瑟的声音,“修修”是指万竹摇曳,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第三联“吹作清霜骨,声酣古渡头。”意思是说,这瑟瑟的秋风把竹子吹得如同清白的霜骨,声音在古渡口回荡。第四联“斑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意思是说,秋天的树林一片斑驳,寒意逼人,而那碧绿的竹子却显得格外清幽。第五联“不复披襟快,长怀落帽愁。”意思是说,不再像以前那样开怀畅饮,而是常常怀念着当年酒醉时脱帽狂舞的情景。最后一句“少陵诗思苦,送别更冥搜。”的意思是说,杜甫的诗思之苦,莫过于别离之时了。
【答案】
译文:
我作为游子在外行走的日子很多,偏偏遇上这楚地的秋色。一阵风吹过,万木千林都变得寒冷凄清。这瑟瑟的秋风把竹子吹成清白色的霜骨,声音在古渡口回荡。树林中斑驳一片,寒意逼人,而那碧绿的竹子却显得格外清幽。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开怀畅饮,而常常怀念着当年酒醉时脱帽狂舞的情景。杜甫的诗思之苦,莫过于别离之时了。(注释)
赏析:
此诗为送友人赴吉州考试之作。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天气;第二联写秋风扫过的树木万木萧条,一派凄凉景象;第三联写秋风扫过万竹发出瑟瑟之声;第四联写树林中斑驳一片,寒意逼人,而那碧绿的竹子却显得格外清幽;末联写诗人再也无心吟唱高歌,而怀念起往昔的欢乐时光了。全诗情景交融,情韵悠扬,风格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