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黄雀牛尾狸,荆溪日日思江西。
若无鹅梨与海错,江西却恐思荆溪。
旧居江西不自惜,到得荆溪却追忆。
明年官满归江西,却忆荆溪难再得。
江珍海错各自奇,冬裘何曾羡夏絺。
鹅梨黄雀无不可,荆溪江西不关我。
【译文】
在毗陵郡斋追忆乡味,
没有黄雀和牛尾狸,
荆溪日日思江西。
鹅梨海错若无,
江西却恐思荆溪。
旧居江西不自惜,
到得荆溪却追忆。
明年官满归江西,
却忆荆溪难再得。
江珍海错各自奇,
冬裘何曾羡夏絺。
鹅梨黄雀无不可,
荆溪江西不关我。
【注释】
毗陵:古地名。
坐无:没有。黄雀牛尾狸:指山中野禽。
思:怀念的意思。
若:倘若。
鹅梨:今称雪梨。海错:指各种海鲜。
旧居:原籍。
冬裘夏絺:《论语·子罕》:“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问之,对曰:‘为欲执舆者。’曰:‘吾何为执舆乎?’曰:‘予宗其有亲爱而为卫。’”《论语》中的“冬裘夏絺”,意为冬天穿皮衣夏天穿细葛布的单衣。这里借以表示自己生活优裕,不必羡慕他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后返回家乡隐居的生活写照。诗人在毗陵郡斋回忆故乡时,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山珍海味,特别是他爱吃的鹅梨和海错。如果没有这些山珍海味,他甚至害怕想念起家乡来。但是,当他回到故居时,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好回忆的了。原来他的故居并不值得他留恋,只是由于官场失意,才更想念家乡罢了。
诗的开头,诗人就写到“坐无黄雀牛尾狸”,这是说诗人坐在毗陵府邸里,连山里的小动物也没有,只有黄雀和牛尾狸这样的小兽作伴。这一句,诗人用“无”字突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接着写到“荆溪日日思江西”,意思是诗人每天都想着在家乡的荆溪(今江西境内的一条河流)。这里的“思”字,既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表现了他因仕途不顺而对官场的失望之情。
“若无鹅梨与海错,江西却恐思荆溪。”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山珍海错,他恐怕就会思念家乡了。这一句诗,诗人用了假设的手法,表现了他对山珍海错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表明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心。
“旧居江西不自惜,到得荆溪却追忆。”诗人在故居居住的时候,并没有珍惜那里的一切;等到他到了荆溪(今江西境内的一条河流)时,却开始思念起故居来。这一句诗,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不同生活环境的感受。
“明年官满归江西,却忆荆溪难再得。”诗人在明年官满之后,打算回到江西去。但在这个时候,他却开始思念起荆溪来了。这一句诗,诗人用了递进的手法,表明了他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越来越深。
最后两句诗是“江珍海错各自奇,冬裘何曾羡夏𫄨。”意思是说江中的珍品、海里的美味都有各自的特色,而我也并不羡慕夏天人们穿着薄衣而感到凉快。这里的“江珍海错各自奇”,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在官场中的遭遇的一种比喻。他认为,无论是什么珍品,都各有所长,而他也并不羡慕夏天人们穿着薄衣而感到凉快。这一句诗,诗人用了反话的手法,表现了他的豁达大度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毗陵郡斋追忆乡味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心。同时,诗人还用反语的手法,表现了他人生的洒脱和豁达大度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