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这首诗以昆虫为喻,描绘了它们在严冬中艰难生存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 蚂蚁没有秋天的衣服,大雁却有皮毛覆盖。
- “蚁无秋衣雁有裘”:蚂蚁没有冬天的保暖衣物,但大雁有羽毛来保护身体;
- “寒天谋食各自愁”:在寒冷的季节里,蚂蚁和大雁都在为了寻找食物而发愁;
- 关键词注释:“蚁无”(指蚂蚁没有像大雁那样具有保护性的羽翼)“秋衣”(比喻冬天的衣物或保护),“谋食”(寻求食物)“寒天”(寒冷的天气)、“愁”(忧虑、担心)。
- 雁声寒冷,叫不歇;蚂蚁膝盖冻僵,行走后又停下。
- “雁声寒死叫不歇”:大雁的叫声在寒冷中变得嘶哑,无法停止鸣叫;
- “蚁膝冻僵行复休”:蚂蚁的脚部被冻僵了,行动后便不再继续前进。
- 关键词注释:“寒死”描述大雁因寒冷而声音嘶哑,“不歇”强调叫声持续不断;“蚁膝”指蚂蚁的小脚,“冻僵”说明它们因低温而失去了活动能力,“行复休”则描述了蚂蚁在寒冷中停下来休息的现象。
-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 “先生苦吟日色晚”:先生(这里指诗人自己)正在努力吟诵,时间已经晚了下来;
- “老铃来催吃朝饭”:老钟敲响提醒人们用餐的时间到了。
- 关键词注释:“苦吟”表示诗人在吟诵时的辛劳和执着,“日色晚”指太阳落山,天色变暗;“老铃”指古老的钟,“催”表示催促,“吃朝饭”即吃早饭。
-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 “小儿诵书呼不来”:小孩在读书时呼唤他,但他听不见;
- “案头冷却黄齑面”:桌面因为长时间未动而变冷,上面放着的是一碗冷掉的黄齑面。
- 关键词注释:“诵读”指小孩子在学习;“呼不来”说明孩子呼唤的声音传不到诗人耳边,可能是因为诗人忙于吟诗;“案头”指写字台,“冷却”形容桌面温度下降,“黄齑面”是一道简单的面食,通常指面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昆虫的生存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和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蚂蚁和大雁虽然面临不同的困境,但他们都在努力适应环境,保持生命的延续。而诗人自己则在辛勤吟诵中度过时光,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