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隆寺后看韶石,三三两两略依稀。
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一案。
金钟大镛浮水涯,玉瑟瑶琴倚天半。
尧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馀。
茅茨殿上槌土鼓,苇籥声外无笙竽。
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山祇川后争献珍,姚家制作初一新。
帝思南岳来时巡,宫琛庙宝皆骏奔。
曲江清澈碧琼软,海山孤尖翠屏展。
天颜有喜后夔知,一奏云韶供亚饭。
帝登九疑忘却归,不知斑尽湘笛枝。
后夔一胫跛莫随,坐委众乐江之湄。
仪凤舞兽扫无迹,独留一狻守其侧。
至今唤作狮子石,雨淋日炙烂不得。
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获磬亦尘埃。
不如九韶故无恙,戛击尚可冬起雷。
何时九秋霜月里,来听湘妃瑟声美。
题望韶亭
新隆寺后看韶石,三三两两略依稀。
新隆寺位于湖南湘中偏南地区,是佛教禅宗沩仰宗的祖庭之一,故又称“沩仰山”。这里有许多古代的寺庙和道观。韶石是这里的著名景点之一,相传舜帝在治理洪水时曾用韶乐来安抚百姓,因此被称为韶石。这首诗描述了在新隆寺后观赏韶石的情景。
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金坑津头是指湘江中的一段河段,这里曾经有一座渡口,名为金坑津渡。这里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赏的地方。诗中提到了观赏韶石的情景,但韶石并不整齐。
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一案。
望韶亭是新隆寺附近的一个亭子,据说可以俯瞰整个新隆寺的景色。诗中描绘了站在望韶亭上观赏韶石的情景,韶石被堆成九个音符形状,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金钟大镛浮水涯,玉瑟瑶琴倚天半。
金钟大镛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传说中尧帝时期的文物就是金钟大镛。这里将它们比喻为水中的船只和天上的乐器,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美丽。
尧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馀。
尧帝时期的文物虽然简朴,但仍然保留了原始的风貌。诗中表达了对尧帝时期礼乐文化的怀念之情。
茅茨殿上槌土鼓,苇籥声外无笙竽。
茅茨殿是指古时候的一种建筑形式,这里指的是庙宇。诗中描述了在茅茨殿上敲击土鼓的场景,声音之外没有其他乐器的声音。
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黄能郎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游走于山川之间,寻找礼乐之道。他后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领教了礼乐之学。
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峄山桐树和泗水石头都是古代著名的景点。诗中提到了它们在半夜鸣叫和在清白天上跳跃的情景,描绘了它们的壮丽景象。
山祇川后争献珍,姚家制作初一新。
山祇川后是指古代的一些地方,这里指代了这些地方的珍品。诗中提到了他们争先恐后地献上珍品,而姚家的制作则是最新鲜的。
帝思南岳来时巡,宫琛庙宝皆骏奔。
皇帝思念南岳的美景,于是来到这里进行巡视。这里的宫琛庙宝都是珍贵的宝物,都纷纷赶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曲江清澈碧琼软,海山孤尖翠屏展。
曲江清澈如玉,碧蓝如琼玉般柔软。海山则孤傲挺拔,如同翠色的屏风展开。
天颜有喜后夔知,一奏云韶供亚饭。
皇帝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知道这是来自后夔的演奏。他的演奏就像是一首《云韶》,为宴席上的菜肴增添了美味。
帝登九疑忘却归,不知斑尽湘笛枝。
皇帝登上九嶷山,忘记了回家的事情。他不知道湘妃的笛子已经没有了斑纹,显得格外凄凉。
后夔一胫跛莫随,坐委众乐江之湄。
后夔因为一条腿瘸了不能跟随皇帝一起行动,只能坐在一旁听乐。他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了乐坛的重要人物。
仪凤舞兽扫无迹,独留一狻守其侧。
仪凤舞兽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它的动作轻盈优美,如同一只凤凰在空中飞舞。诗中提到了这种舞蹈的场景,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一只狻猊(一种神兽)孤独地守护着它的旁边。
至今唤作狮子石,雨淋日炙烂不得。
直到今天人们还称它为狮子石。尽管它经历了雨淋和阳光的暴晒,却依然坚固无比,无法摧毁。
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获磬亦尘埃。
洞庭湖上的宴会已经变成了一片泥泞的草地,犍为县的石磬也已蒙上了灰尘。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再存在了。
不如九韶故无恙,戛击尚可冬起雷。
与其说这些美好的东西不复存在了,还不如说它们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九韶》一样,只要一演奏就会让人感到震撼。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何时九秋霜月里,来听湘妃瑟声美。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湘妃的瑟声呢?这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