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唤竹作此君,周家唤莲作君子。
泥中怀玉避俗尘,水上开花超大地。
红裳翠盖在眼中,欲往从之隔秋水。
牡丹贵人非吾徒,篱菊隐士堪邻居。
李侯岸巾对芙蕖,不寄新诗来起予。
注释
1 王家唤竹作此君:王家用竹子来象征君子。
- 周家唤莲作君子:周家用莲花来象征君子。
- 泥中怀玉避俗尘:比喻君子在泥泞中保存其清白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水上开花超大地:比喻君子如荷花般在水面上开放,超然物外。
- 红裳翠盖在眼中: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 欲往从之隔秋水:指想要靠近,却只能隔着秋水遥望。
- 牡丹贵人非吾徒:牡丹花代表富贵,暗示君子不应追求物质财富。
- 篱菊隐士堪邻居:隐士指的是不求名利但生活简朴的人,这里以篱笆旁边不起眼的菊花来比喻。
- 李侯岸巾对芙蕖:李侯(可能是指某位官员)身着岸巾(一种官服),对着荷花欣赏。
- 不寄新诗来起予:没有收到新的诗歌作品来启发或鼓励自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子的形象及其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意味。
- 第一句“王家唤竹作此君”和“周家唤莲作君子”通过使用具体事物(竹子、莲花)来比喻君子,展现了对君子高尚品质的期待。
- 第三四句“泥中怀玉避俗尘”和“水上开花超大地”则通过对君子在困境中保持清高的态度的描述,突出了君子的不屈不挠精神。
- 第六七句“红裳翠盖在眼中,欲往从之隔秋水”通过美丽的形象(红裳翠盖)与遥远的距离(秋水),传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期待。
- 第九十句“李侯岸巾对芙蕖”和“不寄新诗来起予”则通过具体的人物(李侯)和事件(未收到新诗)来强调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即一个充满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理想社会或个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某种批判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