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中八音。
徐而察之出双瓶,水火相得自啸吟。食顷乃已不可寻,坐客惊叹得未曾。
八月四七岁庚辰。
【注释】
檃括:取。东坡:苏轼的号。瓶笙:一种用瓶子做的管乐器,以竹为管,内装簧片,吹之发出音响,有笙、竽、箫等乐器的特点。瓶笙诗序:“瓶笙”,是诗人自注的,即瓶中所藏的笙。“三更”,“中觞”:三更时,筵席已半,忽然吹起美妙的音乐来。瓶中笙声,悠扬入云霄。抑扬往复,八音齐发。徐而察之:慢慢地察看它,发现它是从两个瓶中吹出,水火相得,互相应和,发出啸吟之声。食顷(音顷,一顿饭的时间)乃已不可寻:过了一个钟头,笙声才停止,简直找不到它的来源了。坐客:在座的宾客。惊叹得未曾:惊叹得如此逼真,竟使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也感到惊讶。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七年八月四日(1074年)。作者借宴席之上吹奏瓶笙的情景,抒发自己对音乐艺术的喜爱之情。
首句点题,写在明月的照耀下,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刻,突然传来优美的笙乐。次句承上启下,说听罢这美妙的笙乐,又听到了箫声。第三句写笙箫声高亢激昂,宛若飘荡在云霄之间。后两句进一步描述笙箫声的美妙:它抑扬婉转,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它忽远忽近,似真似幻,使人难以捉摸。最后两句写笙箫声渐渐消失后,宾主都为之惊叹不已。
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