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齐良洁,有牲斯纯。
大采玄冕,乃昭其文。
王宫定位,粢盛苾芬。
民事以叙,玄德升闻。
【注释】
①醴齐良洁:指祭祀用的酒。②牲(shēng):祭祀用的活物,这里指牛。纯:纯一、专一。③大采玄冕:指祭服。大采,大礼服。玄冕,玄色冠。④乃昭其文:即“昭其文”,指显扬其礼。⑤王宫定位:指天子的宫殿已经确定下来。⑥粢盛:祭祀用的谷物,也泛指祭祀用的食品。⑦民事以叙:意即政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⑧玄德:“玄”为黑色,“德”指德行,即高尚的德行。⑨升闻:传扬。
【译文】
祭祀用的酒是清醇的,用来祭祀的是纯正的牛羊。
穿着大礼服头戴黑纱帽,显示了祭祀时礼仪隆重。
天子的宫殿已经安定下来,祭祀用的谷物清香四溢。
政治清明,国家事务有条不紊,高尚的德行得以传扬。
【赏析】
《太常乐》,古代乐曲名。本篇写祭祀之乐。
首两句写祀事的准备。《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郑玄笺云:“宾主燕集,主人致享于宾曰享,所以致敬尽欢。享者,献也。献酒为醴,执事者举而进之,故谓之醴。”朱熹集传云:“此诗序言‘有旨酒’,谓以酒祭也。”可见,祭祀之前先备酒,所以首句说“醴齐”。祭祀时,以牛羊为牺牲,所以次句说“良洁”、“纯”。
三、四两句写祭祀时的仪节。古时祭祀,有一套固定的程序。《礼记·曲礼上》云:“君天下曰天王,公天下曰天子。天子崩,七月而葬;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庶人逾时而葬。”这里说的只是天子的丧葬仪式。至于一般老百姓,则没有这样的仪式。但《礼记·月令》又说:“季春行夏令,则苦雨霜,五谷不登。”“孟秋之月,其气卑阴,其土浊,其风不舒,其气后,其虫介,其草华荣,其实复茂。”看来当时百姓的祭祀活动也是相当讲究的。《礼记·祭义》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可见,祭祀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五、六句写王宫和宗庙的布局。《尚书·洛诰》说:“王若曰:‘卜宅宗周,龙旂承祀……’”郑玄注引《逸周书·作雒》云:“王城方九里,旁三大里。”孔颖达疏云:“王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左右各有二门。”这是周代都城的大体情况。从《礼记·王制》所说的“立太学、卿馆、小学及五官之学”来看,周代学校已相当发达。《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凡学官,必式其事,然后授之于大成。”可见,当时的学校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因此,六句中的“王宫定位”与前文的“郊社之义,所以示敬也”相应合,表明天子居有定处,有尊严,有权威。
七、八句写祭祀的场面。祭祀时,要杀牲、设馔、陈列祭器等,场面是十分隆重的。《尚书·酒诰》云:“今惟殷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尚书·召诰》云:“王若曰:予其训命,盖闻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呜呼!
既明且哲!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亦监于有猿!”可见,当时贵族们对祭祀非常重视。
九、十两句写祭祀的目的。祭祀的目的是希望上天赐福,使国家长治久安。《论语·八佾》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孔子的话虽出自《论语》,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是值得重视的。《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这里的“天命”与孔子所说的“祭神如神在”意思相近。《毛诗序》云:“玄鸟氏世有功于民,而宇内化成,故纪其祀于《商颂》,诗人美而颂之。”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代祭祀之礼,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统治者统治方式的肯定和赞扬,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向往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