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既陈,吉蠲登荐。
洗心防邪,肃祗祭典。
陟降惟寅,笾豆有践。
百禄咸宜,淳耀丕显。
这首诗是古代中国的一首礼仪诗,主要用于描述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太常乐
太常,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国家的礼仪和祭祀活动。乐,即音乐,用于庆祝和纪念重要事件。太常乐,即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庆典时演奏的音乐。簠簋既陈
簠和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器,用于盛放食物。陈,即放置,这里指的是将簠和簋等礼器摆放出来。吉蠲登荐
吉蠲,指吉祥的祭品。登荐,指将祭品放置在神位前。这里的“吉蠲”和“登荐”都是指祭祀时使用的祭品。洗心防邪
洗心,即洗净心灵,表示虔诚的态度。防邪,指防止邪念。这里的“洗心防邪”是说通过祭祀来净化心灵,消除不良的念头和行为。肃祗祭典
肃,意为严肃、恭敬。祗,即敬畏、虔诚。祭典,即祭祀仪式。这里的“肃祗祭典”是说在进行祭祀时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神灵表示虔诚的敬意。陟降惟寅
陟降,指升天和降落。惟,意为只有。寅,即谨慎、小心。这里的“陟降惟寅”是说在进行祭祀时要注意动作的谨慎和准确,不能马虎大意。笾豆有践
笾豆,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器,用于盛放食物。践,即踩踏、实践。这里的“笾豆有践”是说在进行祭祀时要认真执行祭祀的仪式,不放过任何细节。百禄咸宜,淳耀丕显
百禄,指各种福气。咸宜,即都很适宜。淳耀,即纯洁辉煌。丕显,意为显著、显赫。这里的“百禄咸宜,淳耀丕显”是说通过祭祀可以带来各种福气,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纯洁辉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祭祀仪式的诗歌,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过程,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诗中强调了祭祀时的庄重和神圣,以及通过祭祀可以带来的福气和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教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