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回环底处山,势如飞楫下平川。
须知欲到菩提岸,好是常悬般若船。
缆向龙湖宏利济,撑从苦海度人天。
当年普照如乘此,无复须巾撒向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全诗如下:
太湖山
一带回环底处山,势如飞楫下平川。
须知欲到菩提岸,好是常悬般若船。
缆向龙湖宏利济,撑从苦海度人天。
当年普照如乘此,无复须巾撒向前。
译文:
太湖边上有座山,如同飞驰的船在水面上划过。要知道想要抵达菩提岛(佛教中的修行圣地),必须要常念般若波罗密多心咒。缆绳系向龙湖,以宏济众生;船桨由苦海中撑过,为渡人天。当年释迦牟尼佛曾乘坐此般若船,现在无需再手持拂尘向前洒水了。
注释:
- 太湖:指太湖,中国东部的著名淡水湖。
- 回环:曲折环绕。底处:底部。
- 飞楫:快速前进的船桨。
- 菩提岸:指菩提树旁边的地方,比喻修行成道的彼岸。
- 般若船:即般若波罗密多的心船,象征智慧和悟性之船。
- 龙湖:地名,位于江苏无锡,传说为观音菩萨居住的地方。
- 苦海:喻指苦难的人生旅途。
- 普照:指佛陀的智慧之光。
- 撒向前:洒水驱邪,此处比喻释迦牟尼佛在修行时曾用拂尘扫除前行的障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边上一座山峰的景象,通过“一带回环底处山”等句子,形象地勾勒出了山峰的轮廓和气势。接着,诗人通过对“菩提岸”和“般若船”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成道、获得智慧的向往。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龙湖”和“苦海”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法无边、能够普渡众生的信仰。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