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鹢纵横。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波面走长鲸。卷怒涛来往,搅碎沧溟。两岸游人笑语,罗绮间簪缨。
灵均逝魄无凭。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菰黍万家,丝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锦帜片霞明。使操舟妙手,翻动心旌。向晚鱼龙戏罢,千里浪花平。
【注释】
梅天:农历二月。
雨歇(xiè):雨停。
柳堤:柳树岸边。
冯夷:水神名,这里泛指水神。
沧溟:沧海,大海水。
灵均:屈原的别称。
湘沅一水:即沅水、湘水,流贯湖南、广西两省。
菰(gu ū)黍(shǔ):一种野菜,可食。
丝桐:弦乐器。
锦帜:绘有彩色旗帜,这里指战旗。
向晚鱼龙戏(xì)罢:傍晚时分,鱼龙在水中嬉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词的开头三句:“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鹢纵横”,是全词的总起,描绘了江南地区春雨过后,天气晴朗、万物复苏的景色。梅天,指农历二月,此时正是江南地区的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又称“梅天”。雨歇后,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江面上飘动着许多船只,它们或横或竖,如诗如画。这几句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接下来的句子:“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是上阕的主体部分,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季里的美丽景象。瀛州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那里有座著名的瀛洲台。冯夷是水神,传说他居住在瀛洲台上,掌管着瀛洲的水。这几句描述了江南地区的山水之美,尤其是洞庭湖一带的美景。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临长江,北依五岭,西接大巴山,东滨鄱阳湖,湖水清澈碧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常常到洞庭湖游玩赏景。其中,有一位名叫张文昌的人,他特别喜欢吹箫,每当他吹箫时,声音悠扬悦耳,仿佛能让人忘却烦恼。还有一位名叫王文度的人,他特别喜欢敲鼓,每次听到他的鼓声,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洞庭山上有一种鸟,它的叫声像凤凰一样美妙动听,人们称它为“凤鸣”。而洞庭湖水中的大鱼,每当它被惊扰时,就会发出震天的吼声,人们称这种声音为“鼍鸣”。这些声音都为洞庭湖增添了一份美丽。
“波面走长鲸”一句,是对上句中“长鲸吸水”的具体描绘。长鲸是指巨大的鲸鱼,它在水面上游动时,就像一条巨龙在波涛中穿梭。这一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展现了洞庭湖的浩渺无垠和神秘莫测。
“两岸游人笑语,罗绮间簪缨(zāng ying)”一句,是全词的重点部分,描述了游客们欣赏风景时的欢快心情。这句中的“罗绮”指的是华丽的丝绸衣服,“簪缨”则是指古代贵族所戴的冠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游人在湖边观赏风景、欣赏自然美景时,他们的脸上都会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和愉悦的心情,他们的衣饰华丽、服饰华贵,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游客们的愉快心情,还体现了江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风俗人情。
最后两句:“灵均逝魄无凭,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是全词的结论部分,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曾遭受排挤和打压,最终因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殉国。这两句意思是说,虽然屈原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而湖南和江西的两条江河——湘江和沅江之间相隔不远,因此人们常常把这两个地方联系起来,用“一水”来比喻它们的紧密联系。这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还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生动的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