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德瑞朱弓,仁在斯民千古同。
故国已无徐子土,灵祠今有梵王宫。
水流檐影晴江上,山接钟声暮霭中。
揽辔此行因致敬,蒲团分坐听谈空。
徐偃王庙
当年大德瑞朱弓,仁在斯民千古同。
故国已无徐子土,灵祠今有梵王宫。
水流檐影晴江上,山接钟声暮霭中。
揽辔此行因致敬,蒲团分坐听谈空。
注释:
- 当年大德:指徐偃王的功德深远。
- 瑞朱弓:吉祥的红色弓箭。
- 仁在斯民:仁爱之心存在于百姓之中。
- 故国:过去的土地,这里指失去的国家。
- 徐子土:指徐偃王之墓地。
- 梵王宫:梵天(佛教中的创世主)居住的地方。
- 水流檐影:形容江水流动,屋檐的影子映照在水上。
- 山接钟声:山峦与寺院的钟声相接。
- 揽辔此行:驾驭马匹前行,这里比喻领导或指导他人。
- 蒲团分坐:用蒲团铺在地上,大家围坐讨论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赞美徐偃王庙的诗作。诗人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徐偃王庙的美丽景色和庄重气氛。诗人首先描述了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水流、檐影等,展现了寺庙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接着,诗人提到了徐偃王的伟大事迹,强调了他的仁爱之心对百姓的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寺庙的敬仰之情,以及与僧人们的讨论交流。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佛法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