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论文地,阴风雪塞庐。
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
士固难推挽,时闻有诏除。
负暄真得计,献御恐成疏。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晁补之的一首诗,其中“次韵秦少章、晁适道赠答诗”是这首诗的题目。

次韵:这是一首和诗,即模仿原诗的风格和意境来创作的一首新诗。

秦少章、晁适道:这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秦观和晁补之。

论文地:在这里,“论文地”可以理解为他们在讨论学术问题。

阴风雪塞庐:这里的“阴风”可能是指寒冷的北风,而“雪塞庐”则可能是指大雪封锁了道路。这两句可能是在形容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的情景。

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这里的“宁穿东郭履”可以理解为宁愿穿着破旧的鞋子(比喻贫困),也不愿意丢失珍贵的书信(比喻友情)。而“子公书”则可能是指晁补之的书。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他们对朋友的重视和珍惜。

士固难推挽:这里的“士固难推挽”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艰难的,需要被推举和引导。

时闻有诏除:这里的“时闻”可能是指时常听到一些消息,而“有诏除”则可能是指有一些诏书发布,宣布了一些新的任命或决定。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

负暄真得计:这里的“负暄”可以理解为晒太阳,而“真得计”则表示真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在困难环境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献御恐成疏:这里的“献御”可能是指向皇帝进献意见或建议,而“恐成疏”则表示担心这些建议最终不会被采纳。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自己的责任。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晁补之的一首诗,通过模仿原诗的风格和意境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关心。他通过描绘他们在艰难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的情景,强调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艰难的,需要被推举和引导。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自己的责任。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