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范蜀公
文才卓越,德高望重
- 诗作原文
公在昭陵日,文章近赤墀。
空嗟伏生老,不侍迩英帷。
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谁言盖棺了,新乐锁蛛丝。
- 翻译与注释
- 译文:
范蜀公(李廌)在昭陵时,他的文才接近皇宫的台阶边。
他感叹伏生年事已高,无法再侍奉在近英宫中。
国家几次更换三位大臣,听闻韶乐等待一个夔龙。
谁说他在去世后就能盖棺定论呢?新乐府被蛛网束缚。
- 注释:
昭陵:指北宋皇帝赵煦的陵墓,位于陕西咸阳。
伏生:古代儒家学者,因年事已高而辞官。
迩英帷:指近英殿,为皇帝讲学和讨论政事的地方。
盖棺定论:意为对死者的评价应到其死后才能确定,比喻人死无对错。
新乐府:指新编的乐府诗集,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
-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范蜀公在昭陵时期的政治生涯及其个人情感。通过对比范蜀公的才华和晚年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范蜀公在朝廷中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地位的变化。
- 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昭陵、迩英帷等,这些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此外,诗中的“伏生”和“夔龙”等词汇,也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权力的向往和个人志向的追求。
-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了范蜀公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也使读者深思,引人入胜。
这首诗不仅是对范蜀公政治生涯的回顾,也是对古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