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居门巷似乌衣,文采风流众所归。
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寒香亭下方遗爱,吏隐堂中已息机。
暂与计司参婉画,百城官吏借光辉。

【诗句解析】

  1. 静居门巷似乌衣,文采风流众所归。
  • “静居门巷”:形容住所安静,环境清幽。
  • “乌衣”:古代南京的地名,这里指代一个特定的社区或街区。
  • “文采风流众所归”:形容某人才华横溢,风采出众,受到众人的喜爱和推崇。
  1. 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 “别乘”:指与主人一同来访的人,可能是贵宾或有特别关系的朋友。
  • “二千石”:古代官职名,此处用以形容地位显赫、权力很大的人。
  • “化民”:使百姓得到教化,治理民众。
  • “十三徽”:泛指官印,这里指的是官职或者荣誉。
  1. 寒香亭下方遗爱,吏隐堂中已息机。
  • “寒香亭”: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字,用来比喻某种品质或风格。
  • “下遗爱”:遗留下来的恩惠或好处。
  • “吏隐堂”:可能是指官员退隐的地方,或者是描述官场生活的场所。
  • “已息机”:表示停止行动或不再参与。
  1. 暂与计司参婉画,百城官吏借光辉。
  • “计司”:古代负责财政和税务的部门,这里指代官府。
  • “参婉画”:参与绘制精美的画作,这里可能是指参与到某些事务或项目中去。
  • “百城”:形容地域广阔,这里可能是指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影响力或功绩。
  • “官吏借光辉”:形容官府或官员们得到了良好的声誉和赞誉。

【译文】
静居的门巷仿佛是昔日乌衣巷,文人骚客都纷纷前来,他们的才华和风采让人赞不绝口。
有贵客来访时,我们乘坐的是同一辆车马,他也是位地位尊贵的官员。他曾用他的智慧教化了百姓,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美名。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寒香亭前留下美好的回忆,而官员们也选择在隐居之地放下世俗纷扰,寻求内心的平静。
虽然我们暂时参与计司的工作,但我们已经为百城的官吏们带来了光辉和荣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与地方官员之间的交往场景,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