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注释】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在方城县(今河南方城县)寻访七叔祖的遗迹。

南山若可排:比喻南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野马与尘埃:喻指人世间的纷扰杂事。

清谈落笔一万字:指七叔祖生前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写诗作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

白眼举觞三百杯:指七叔祖对那些趋炎附势、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不屑一顾。

周鼎不酬康瓠价:用“周鼎”喻指七叔祖,“康瓠”(即南瓜)喻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庸俗小人。

豫章元是栋梁材:指七叔祖生前才华横溢,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眷然挥涕方城路:指七叔祖生前热爱家乡,思念故乡之情难以抑制。

冠盖当年向此来:指当年那些有地位的人来到方城,都是因为仰慕七叔祖的大名。

【赏析】

这首诗为杜甫晚年怀念七叔祖所作。诗中描绘了七叔祖生前的风采,抒发了作者对先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首联起笔突兀,以壮志凌云的气势开篇,表达了七叔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他立志要像南山一样高耸入云,为国家排忧解难,但现实却是人世间的纷扰杂事让他感到心力憔悴。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七叔祖的文才武略。他写诗作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对那些趋炎附势、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更是不屑一顾。这两句充分展示了七叔祖的才华和个性,让人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则转向议论,用辛辣的语言讽刺了那些虚伪矫饰、华而不实的世俗小人。他用“周鼎”比喻七叔祖,用“康瓠”形容那些庸俗之人,表达了对这些人嗤之以鼻的态度。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才能。

尾联则是全诗的感情升华。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曾到过方城寻找先人的足迹,如今却已物是人非,感叹不已。他怀念先人的恩泽,也感慨自己未能尽孝。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他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七叔祖生前的风采和作者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它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