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
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注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去岁春:指作者在元丰二年春所作的《赤壁赋》。赤壁,地名,即今湖北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紫清:道家语,谓仙界。此处指神仙的世界,或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鬓雕零:头发白了。雕零,形容头发花白。

江沙踏破青鞋底:指苏轼贬谪到黄州时,曾在长江岸边行走,脚上的鞋子被江沙磨破了,比喻生活艰辛困苦。

丝絇(xié):一种用丝线织成的细带子,用来系结或装饰。这里指代皇帝赐给苏轼的紫绶带。侍禁庭:在宫中侍卫值勤。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其贬黄州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全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但仍怀有高远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子瞻去岁春”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及时间,同时暗示了诗人当年在赤壁赋中抒发的壮志豪情。第二句“赤壁归来入紫清”,则是诗人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意指经过贬谪后重回官场,重返神仙世界。这里的“紫清”既指仙境,也暗喻朝廷。第三句“堂堂心在鬓雕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尽管年华老去,鬓发斑白,但诗人的雄心壮志并未消减,反而愈发坚定。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心态的形象。

最后一句“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则是对前文的深化与升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艰难环境中依旧努力工作,不畏困难的精神风貌。这里的“江沙踏破青鞋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黄州时期艰苦的生活状态,而“却结丝絇侍禁庭”则表明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仍然坚守自己的职责,为朝廷效力。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贬谪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追求。诗人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