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蟠万卷夜光寒,笔倒三江砚滴乾。
大似不蒙稽古力,只今犹著侍臣冠。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当时他正被贬谪到黄州。诗中以自己的经历为鉴,勉励那些因上书而遭贬斥的人不必自怜。

子瞻去岁春 —— 子瞻:苏轼的字。去岁:去年。春:指春天。这句意思是去年春天(即元丰二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被贬至黄州。

胸蟠万卷夜光寒,笔倒三江砚滴乾。 —— 胸蟠万卷:形容胸中蕴蓄了丰富的知识,如万卷书籍一般。夜光:一种珍贵的美玉,这里比喻才华出众。砚滴:砚台里的水滴。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胸中有万卷之书,才华出众,犹如夜间发光的美玉一般。笔倒三江:比喻文才超群,如江河倒流一样。这里用“笔”来比喻苏轼的文笔,“三江”则比喻其文才高超。

大似不蒙稽古力,只今犹著侍臣冠。 —— 稽古力:指钻研古代典籍的能力。侍臣冠: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虽然遭受了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古籍的钻研能力,如今还戴着侍臣的帽子。

注释: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仍不忘读书学习,勤勉于文。

赏析:此诗以苏轼自身的经历为背景,勉励因上书而遭贬的人不必自怜。诗中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仍保持学识与才能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全诗语言平实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