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刹刹与尘尘,北斗南箕透法身。
金粟默然轲好辩,唱歌须是帝乡人。
【注释】
和程德裕颂五首:即《和李德裕诗五首》。程德裕(787-850),字公远(一作公远禅师),河南府人。唐代著名僧人,为禅宗南宗的杰出代表。德裕曾官宰相,与牛僧孺、李宗闵同朝,时称“牛李党”。德裕以佛理治政,被贬崖州后,又著有《法华经疏》等书。此诗是诗人对德裕的赞誉和颂扬。
刹刹:梵语意译,意译为佛教中的刹土,意为佛的道场。尘尘:指世间万物。这里用来形容佛教中无边无际的世界。
北斗南箕:北斗七星,南方箕星。古代传说北斗七星可以指人的命运,南方箕星可指人的智慧。
金粟默:指金粟禅院。
轲:通“柯”,树枝。轲好辩:形容善于辩论。轲:古树名。
唱歌须是帝乡人:意思是说在天宫唱歌的人必须是天上的仙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和颂诗,全诗共五句,每一句均含有丰富的意象,且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如来刹刹与尘尘,北斗南箕透法身”,描绘了一幅佛祖无处不在的宏大画卷。“如来”一词,源自于佛经中的“如来藏”,意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佛性普照世间万物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佛法无边无际,能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两句“金粟默然轲好辩,唱歌须是帝乡人”,则进一步描绘了佛家的智慧与辩才。金粟禅院,位于庐山南端,是一处充满禅意的地方。这里的僧人们默默无语,却有着敏锐的智慧和出色的辩才。他们如同天上的神仙一般,歌声悠扬,仿佛来自天宫的使者。
整首诗以佛教为主题,通过对佛性的描绘和对佛法智慧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信仰和向往。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佛祖无处不在、智慧无边无际的画面,以及金粟禅院僧人的智慧和辩才,传达了对佛学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这首诗还蕴含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佛性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众生之中的特质,它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达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而佛法的智慧则是一种洞察世事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佛学的一种赞颂,更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