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
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
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
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垄亩。
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
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
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

译文:

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

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

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

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垄亩。

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

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

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范仲淹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曾写下过一首《渔家傲·秋思》词。此词是范仲淹在庆历四年(1044年)罢知邓州后所作。他此时已离开朝廷,到邓州做地方官了。他在邓州的住所附近,有一个名叫“百花亭”的地方。百花亭是一处风景秀丽、景色优美的园林。范仲淹在这里经常流连忘返,陶醉于百花亭的美景。因此,他写下了这首《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次以道韵寄范子默(范仲淹):

这是一首词牌为“渔家傲”的作品,其体裁属于宋词。此词上下片各自独立,上下片之间没有押韵。全词共五句,每两句一组,每句七个字。其中上片四句皆押韵,下片四句皆不押韵。

上片开头两句写百花亭的景致:这里鼓缶的声音多是秦地的曲调,琵琶的音乐则是来自西域的异邦之音。这里的“秦”、“胡”二字,既是地名,又是泛指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具有包容性。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将百花亭的美景和音乐特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则是对百花亭美景和音乐特色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里的“神奇”二字,既指自然之美,又指音乐之妙;“根器”二字,则是指人的才华和品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百花亭的美景和音乐特色,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器(即人)才得以展现出来的。

第四句“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范公”指的是范仲淹,他是一位有文德的人,他的治国理念也非常高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百花亭的美景和音乐特色之所以能够如此迷人,是因为有像范仲淹这样的有文德的君子来欣赏。

接下来的“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两句,则是对百花亭的美景和音乐特色的历史渊源进行追溯。这里的“管枢机”三字,可以理解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意思;“大度而少与”则是指胸怀宽广,待人宽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百花亭的美景和音乐特色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有像范仲淹这样的有文德的人,他们善于治理国家大事,待人宽厚仁爱。

第五句“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则是对百花亭的美景进行描绘。这里的“蝉嫣”二字,可以理解为形容蝉儿的叫声美妙动听;“风壑啸两虎”则是描绘风过山谷时发出阵阵呼啸之声,仿佛有两只猛虎在其中咆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百花亭的美景就像一只只美丽的鸟儿在歌唱,风过山谷时发出阵阵呼啸之声,仿佛有两只猛虎在其中咆哮。

第六句“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垄亩”,则是对范仲淹本人的品质进行描述。这里的“小心学忠孝”是说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行;“鄙事能垄亩”则是说他擅长种庄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范仲淹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修养的人,他擅长种庄稼,能够在田间劳作中表现出色。

接下来的“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则是对他的态度进行描述。这里的“籧筱”二字,可以理解为一种竹制品,用于盛放东西;“夸诩”则是形容自夸炫耀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范仲淹在对待事物时,不会过于自夸炫耀;他尊重别人的观点,不随意贬低或攻击他人。

最后一句“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则是对他的朋友圈子进行描述。这里的“南城”二字,可以理解为指代一个具体的地方;“文会”则是指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聚会的意思;“俊侣”则是指英俊的伴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范仲淹知道城南这个地方有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聚会,他的朋友圈子中有许多英俊的人才作为他的伙伴。

结句“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则是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设想。这里的“休沐”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理解是“休沐”意为休假休息;另一种理解是“休沐”意为停止忙碌,暂时休息一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范仲淹希望能够在闲暇之余,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等。同时,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与亲朋好友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