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白不以乌,兰香端为谁。
外家秉明德,晚与世参差。
乖离岁十二,会面卒卒期。
何言灊丘底,玉稻同一炊。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

注释:

鹄白不以乌(hú bái bù yǐ wū):原句意为天鹅白羽,并不因为乌鸦黑羽而改变其本质;比喻事物的本质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外家秉明德(wài jiā bǐng míng dé):原句意为外家秉承了光明的德行;指某人或某家族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晚与世参差(wǎn yǔ shì cēn cī):原句意为晚年与世俗产生了分歧;形容人在晚年时,思想和行为上与世俗有所不同。

乖离岁十二(guā lí suì shí èr):原句意为违背了十二年的时光;指时间流逝,岁月变迁。

会面卒卒期(miàn huì zú zhú qī):原句意为短暂的相聚时光;形容时间的短暂和宝贵。

何言灊丘底(hé yán qián qiū dǐ):原句意为哪里是山之低处;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境界的高深莫测。

玉稻同一炊(yù dào tóng yī chú):原句意为白玉一样的米饭;形容米饭洁白如玉,质地细腻。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离别之情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首句“鹄白不以乌”,寓意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自己纯洁无暇的品质,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第二句“兰香端为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他似乎在问,自己的一生究竟为了什么而奋斗?第三四句“外家秉明德”与“晚与世参差”分别描绘了家庭和人生的不同阶段,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态度。最后两句则通过“乖离岁十二”和“会面卒卒期”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相聚难得的感叹。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是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