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长母家,拊怜辈诸童。
食贫走八方,略已一老翁。
不能成宅相,颇似舅固穷。
何以报嘉德,取琴作南风。
【注释】
庭坚:即黄庭坚(1045-1105),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人称“黄州布衣”。太和:今河南太和县,北宋时为府,属淮南东路。苏轼曾任此官。少小长母家:指早年随父亲在外地生活。抚怜:爱护。辈诸童:辈同辈的孩子们。食贫:贫穷。走八方:四处奔波。已一老翁:已经成了老人。宅相:宰相。舅固穷:叔父苏轼因政治原因多次遭贬,生活窘迫。南风:古琴名。
【译文】
庭坚得官后,他的大舅按节令出京到同安,与他在皖公溪口偶遇,风雨阻留了十日,对床夜语,因此写了这首诗。谁知风雨之夜,竟又在此对床而眠。别后觉:离别之后觉得。
【赏析】
这首《次韵答苏子由雨中游寺》是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弟弟苏子由在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的情景,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出两人相逢于皖公溪口,并说明此次分别的原因:一场风雨。”对床夜语”,表明二人友情深厚,难舍难分。
颔联写自己与弟弟在人生路上的不同境遇。作者年青时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历尽艰辛,最终才当上一个小官。弟弟却一直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直到晚年才被贬。诗人用”拊怜”一词,表现出对弟弟的关心和怜悯之情。
颈联以”不能”、”颇似”两词作结,进一步强调两人的相似之处。作者说:“我们不能成为宰相,“是因为命运不济;而”颇似舅固穷”,则是因为兄弟情深,彼此扶持。
尾联以”何以报嘉德”起,以”取琴作南风”结,抒发了对弟弟的感激之情。他借古琴名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希望弟弟能像古琴曲《南风》一样,为国除弊,恢复中原。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和深深的思念之情。